11月24日,遼寧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遼寧省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任務措施》的通知,明確要求因地制宜推動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優先發展風電、光伏、核電,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超過50%,風電光伏裝機力爭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新增核電裝機224萬千瓦。到203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超過50
(十七)加快交通基礎設施綠色發展。將生態環保理念貫穿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和維護全過程,集約利用土地等資源,合理避讓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國土空間。貫徹執行國家《限制供地目錄》《禁止供地目錄》及開發利用條件與標準,加大建設項目用地審批審查力度,嚴把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農用地轉用、土地征收審查和供地關口。加強新能源汽車充換電、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廣應用溫拌瀝青、智能通風、輔助動力替代、節能燈具、隔聲屏障等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和產品。加大工程建設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力度,推動廢舊路面、瀝青、疏浚土以及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省交通運輸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充分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管控作用,將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推進綠色生態轉型發展,實施復墾綠化、生態修復等治理工程,推進撫順西露天礦、阜新海州露天礦等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與整合利用。開展綠色社區創建行動,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建立綠色建筑統一標識制度,推動社區基礎設施綠色化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鄉村綠化美化等,建立系統化、專業化、社會化運行管護機制。繼續做好農村清潔供暖改造、老舊危房改造,實施美麗鄉村提升行動,建設1000個美麗宜居村。(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展黑土地保護利用,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土壤侵蝕治理和肥沃耕層構建,改善黑土地生態環境質量。推進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示范推廣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治理修復等新產品新技術,穩步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在重金屬污染集中連片區域,指導建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推進區。組織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重大工程,不斷提升自然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和自我修復能力。到2025年,新建高效節水灌溉工程100萬畝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42.5%。(省農業農村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林草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 (二十)鼓勵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大力推進綠色低碳技術基礎應用研究,引導和支持高校向綠色人才培養定位轉變,加快綠色科研成果轉化。深入實施綠色技術創新攻關行動,圍繞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布局綠色技術創新項目。著力突破關鍵材料、儀器設備、核心工藝等技術瓶頸,培育建設綠色技術創新中心和新型研發機構,積極爭取綠色技術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落地。支持企業牽頭組建綠色技術產學研聯盟,參與國家和省級綠色技術研發項目,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到2025年,綠色發展內生動力顯著增強,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更加完善,重點行業、重點產品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省科技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實完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貼政策,爭取國家首臺(套)保險補償資金支持,推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創新應用。強化科技金融服務,開展創新創業大賽、科技企業投融資路演活動,引導金融資本和民間投資向科技成果轉化集聚,促進綠色技術成果產業化。支持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建立綠色技術成果轉化中試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推進專業化技術轉移機構建設發展。暢通綠色技術成果轉移轉化通道,加快先進成熟技術推廣應用。(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教育廳、省金融監管局、遼寧銀保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