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25年,工業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廣泛應用,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綠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為2030年工業領域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通知原文如下: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印發《“十四五”工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規劃組織實施 強化部際、部省、央地間協同合作,建立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有力的工作體系。加強溝通協調,強化跨部門、跨區域協作,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出臺配套政策,落實規劃總體要求、目標和任務,打好政策“組合拳”。開展規劃實施情況的動態監測和評估,推進規劃落實。發揮行業協會、智庫、第三方機構等的橋梁紐帶作用,助力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組織開展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中國水周等活動,加強各類媒體、公益組織輿論引導,宣傳工業綠色發展政策法規、典型案例、先進技術。 (二)健全法律法規政策 推動修訂《節約能源法》《循環經濟促進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法律法規。貫徹落實《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健全配套政策。制定工業節能監察、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等管理辦法。完善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管理。建立企業綠色信用等級評定機制,加大評定結果在財政、信貸、試點示范等方面的應用。完善企業信息披露制度,促進企業更好履行節能節水、減污降碳和職工責任關懷等社會責任。 (三)加大財稅金融支持 鼓勵地方財政加大對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技術研發等的支持力度,創新支持方式,引導更多社會資源投入工業綠色發展項目。擴大環境保護、節能節水等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范圍。開展綠色金融產品和工具創新,完善綠色金融激勵機制,有序推進綠色保險。加強產融合作,出臺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產融合作專項政策,推動完善支持工業綠色發展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和信息披露機制,支持綠色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降低融資費用,研究建立綠色科創屬性判定機制。 (四)深化綠色國際合作 推動建立綠色制造國際伙伴關系,進一步拓展多邊和雙邊合作機制建設,加強與有關國際組織在綠色制造領域的合作交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中外合作綠色工業園區,推動綠色技術創新成果在國內轉化落地。大力建設綠色“一帶一路”,擴大綠色貿易,共建一批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加快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國際化步伐。依托重點科研院所、高校、企業,探索建立國際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合作平臺和培訓基地。鼓勵以綠色低碳技術裝備為依托進行境外工程承包和勞務輸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