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二十年,從“三頭在外”到全球“三個第一”,這是一部不屈不撓的奮斗史,也是一部永不停歇的創新史。
回過頭看,無論產業如何跌宕,光伏得以不斷前進、不斷發展壯大的核心動力,終究源于技術創新。
在過往的歲月中,正是協鑫科技、隆基綠能、陽光電源、天合光能、先導智能、阿特斯、晶澳科技、通
二、光伏研發人員規模達到60395人優秀的研發人員在任何行業都是稀缺資源,研發人員規模也是企業研發實力最核心的組成部分。 黑鷹光伏統計發現,截至2021年底,137家光伏上市企業擁有的研發人員達到了60395人。處于光伏核心制造環節的企業中,包括通威、陽光、特變、愛旭、東方日升、隆基、天合、晶科、中環等,均居于前列。 “雙碳”風潮下,光伏產業以前所未有的預期加速發展,光伏領域的各種研發創新人才顯得愈發稀缺。黑鷹光伏發現,一方面,上述一些龍頭企業研發人員的規模在加速增長;與此同時,各路企業均在努力打造自身的創新平臺,以吸引中國乃至全球最優秀的人才加入其中。 最新的例子是,2022年7月25日,隆基中央研究院在西安市西咸新區涇河新城正式投用。隆基中央研究院是隆基綠能開展光伏產業研發工作的重要載體平臺,是該公司目前技術水平最先進的電池研發中心,其將為這家龍頭企業未來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撐,對于打造新能源產業聚集地、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具有重要意義。隆基中央研究院正式投用后,將陸續引進約4000名高端科研人才,碩博學歷人員占比超過85%,約20%人員為新能源相關研究領域的頂尖人才。 而在不久前,隆基綠能還成立了未來能源太空實驗室,旨在推動航天技術與新能源融合發展、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未來將著力在高效領先的技術產品、安全可靠的太空驗證、精益求精的航天品質、未來發展的能源趨勢等四個方面重點突破, 包括但不限于在新能源產業趨勢、太陽能與航天結合、太空環境驗證、能源監測衛星和太陽能空間傳輸等方面展開研究與對外合作。 另一個典型例子是老牌光伏龍頭協鑫集團,過往多年里,其在美國、日本、以色列、中國上海、蘇州、徐州等地設立起世界級研發中心和孵化機構,旨在關鍵核心裝備、先進生產工藝、前沿技術儲備上的立體突破,推動協鑫向科技創新型企業轉變。 再比如,天合光能的發展歷史上,其依托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先后25次創造和刷新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和光伏組件發電功率的世界紀錄,并獲得首個中國光伏領域的工業大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