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強區五年計劃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7年,可再生能源裝機超過6000萬千瓦,占電力裝機比重超過55%,清潔能源產業產值超過1200億元。為此,自治區將打造綠色能源產業基地。高水平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建設一批百萬千瓦級光伏、風電基地,構建清潔低碳
日前,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強區五年計劃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7年,可再生能源裝機超過6000萬千瓦,占電力裝機比重超過55%,清潔能源產業產值超過1200億元。 為此,自治區將打造綠色能源產業基地。高水平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建設一批百萬千瓦級光伏、風電基地,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有序提升氫能產業規模,推進建設一批綠氫應用場景和試點示范項目;大力發展儲能產業,補齊儲能電池本地配套短板;延伸新能源產業鏈,提升光伏、風電裝備配套能力。 實施意見原文如下: 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強區五年計劃的實施意見 寧政辦發〔2023〕13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自治區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型國有企業: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部署要求和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任務分工,著力推進產業振興戰略,實施產業體系提質升級行動,實施實體經濟、新型工業和制造業強區聯動計劃,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增長點,打造增長極,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取得新突破,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主要目標 ——工業運行更加穩健。到2027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800億元以上,增速高于全區GDP增速1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制造業投資和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速達到10%以上。 ——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到2027年,規模以上制造業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70%,規模以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達到25%和15%以上。 ——創新能力更加強勁。到202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企業占比達到45%以上;全區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0%以上。 ——兩化融合更加深入。到2027年,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達到6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68%,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0%。 ——綠色發展取得突破。到2027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完成國家和自治區下達目標任務,力爭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54%。 二、推動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1.做優做強新型材料產業。圍繞高性能金屬材料、化工新材料、儲能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重點領域,著力打造光伏、烯烴下游高端樹脂、高性能纖維及復合、鋰離子電池、鋁鎂合金、電子信息、特色精細化工材料等7條優勢特色產業鏈。積極構建“一核五群”發展格局,即銀川市新材料產業研發和技術創新核心區;光伏、化工、鋰電池材料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高性能金屬、精細化工材料2個500億級產業集群。力爭到2027年,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超過4500億元,打造新型材料產業基地。(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自治區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包抓機制成員單位) 2.優化發展清潔能源產業。高水平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建設一批百萬千瓦級光伏、風電基地,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有序提升氫能產業規模,推進建設一批綠氫應用場景和試點示范項目。大力發展儲能產業,補齊儲能電池本地配套短板。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技術研發,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延伸新能源產業鏈,提升光伏、風電裝備配套能力。到2027年,可再生能源裝機超過6000萬千瓦,占電力裝機比重超過55%,清潔能源產業產值超過1200億元,打造綠色能源產業基地。(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自治區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包抓機制成員單位) 3.加快壯大裝備制造產業。鞏固提升智能儀器儀表、先進礦山機械、綠色鑄造、精密軸承等傳統優勢裝備產業,做強做精高端工業母機、清潔能源裝備、智能電工電氣等優勢特色裝備產業,引進培育新能源汽車制造、現代農業裝備、新型環保裝備等新興潛力裝備產業,建設以銀川市為中心、石嘴山市和吳忠市為兩翼的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到2027年,裝備制造業實現產值1700億元,打造高端裝備產業基地。(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自治區裝備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包抓機制成員單位) 4.培育壯大數字信息產業。加快國家“樞紐節點”和“交換中心”雙中心建設,打造算力產業鏈,建成“東數西算”示范、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國家級數據供應鏈培育“三大基地”。梯度培育壯大軟件企業,做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經濟發展。推進半導體材料、藍寶石等電子元器件向產業鏈高端延伸,在智能終端、集成電路等領域取得突破。以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電子制造和軟件開發核心,依托中衛西部云基地、重點開發區構建“一核一基地多區”的產業格局。到2027年,數字信息產業實現產值超過1800億元,打造數字信息產業基地。(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自治區數字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包抓機制成員單位) 5.延伸發展現代化工產業。以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為依托,鞏固擴大煤制油、煤制烯烴領先優勢,加快煤制油向下游產品延伸,推動煤制烯烴差異化高端化發展,拉長煤制乙二醇下游產業鏈。鞏固氰胺產業國內龍頭地位,加快發展醫藥中間體、高端樹脂等行業;大力發展BDO、聚四氫呋喃,打造百萬噸級“中國氨綸谷”。延伸發展高端石化衍生產品,推動天然氣與石油化工融合發展。推動功能助劑、電子級化學品等加快發展,提升產業間橫向配套能力。到2027年,現代化工產業實現產值超過3600億元,打造現代化工產業基地。(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自治區現代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包抓機制成員單位) 6.提檔升級輕工紡織產業。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行動”。圍繞綠色食品深加工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打造全國知名的特色食品加工集聚區。加快原料藥、寧夏道地藥材向高附加值制劑和成品藥轉化。重振羊絨加工、升級棉紡織造、壯大化纖制造,大力發展高性能纖維,加快復合型差別化纖維的開發及產業化。以配套重點產業為目標,加大包裝、印刷、玻璃制品等其他輕工行業培育引進力度。到2027年,輕工紡織產業實現產值超過1500億元。(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自治區輕工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包抓機制成員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