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是利用半導體材料的光伏效應,將太陽輻射能轉化為電能的一種發電系統。它是增長最快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也是重要的減碳路徑之一,在全球電力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光伏發電產業鏈覆蓋眾多環節,上游主要為單/多晶硅等原材料冶煉與生產,中游為電池片、組件生產,下游包括逆變器、發電系統集成及應用產品。 ![]() 光伏發電產業鏈
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球累計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185GW,其中2022年共計安裝投運240GW1。預計到2027年,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最高將達到2350GW,超越煤炭發電總量,獨占鰲頭2。預計到2050年,在既定政策(基于各國政府為達成目標實際制定的政策情境)下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將超過7000GW,在已宣布方案(基于各國政府將全面按時實現其宣布的氣候相關承諾的假設而進行的情境分析)下將高達11000GW3。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報告顯示,2022年光伏發電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發電裝機容量中占比達到65.1%,成為“絕對主角”,其中中國貢獻約44%4。 ![]() 2022—2027年全球累計裝機容量預測(按技術類型劃分)
早在“十二五”期間,中國已將光伏產業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光伏產業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雙重作用下,逐步邁入高速發展期,直至當前已基本形成了在全球具備顯著競爭優勢的完整產業鏈。2021年后,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和落地實施工作的開展,光伏行業整體向高質量轉型,逐步成為中國可再生能源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支柱。 光伏全產業鏈規模增速顯著,光伏裝機量躍居第二大電源 制造端:2022年中國光伏制造四大主要環節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產量同比增長均超過55%5。 ![]() 2022年中國光伏主產業鏈關鍵制造環節產量及增長情況
![]() 2019—2030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量及預測 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中國光伏產業鏈發展持續向好,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數據,1月-6月,制造端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等主要環節同比增速均超過60%,應用端新增光伏并網裝機量78.42GW,同比增長154%。截至6月底,中國光伏累計裝機容量超過470GW6,已經成為國內裝機規模的第二大電源,僅次于煤電。基于對行業發展的樂觀預期,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甚至將2023年光伏新增裝機預測由95-120GW上調至120-140GW。 “量、質”并重,政策引領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光伏產業發展有明顯的政策導向性,政策布局對光伏產業鏈的健康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隨著光伏補貼的退坡及取消,轉向由碳中和進程中旺盛的市場需求推動模式,戶用光伏、綠證交易等政策逐步推出,光伏產業進入了平價發展的成熟階段。 技術演進與產業規模化發展,度電成本水平持續降低 隨著光伏技術關鍵領域研發水平的提升和規模化應用,中國光伏發電成本仍有一定下降空間。預計到2030年,光伏電站建設成本將降至約3.35元/瓦,當光伏利用小時數為1800h,基本能夠實現0.16元/千瓦時的度電成本7。 ![]() 2021—2030年集中式光伏電站建設成本與1800h等效利用小時數下度電成本預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