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
目 錄
前 言
一、能源發展現狀
二、能源發展政策和目標
三、全面推進能源節約
四、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五、推動化石能源清潔發展
六、提高能源普遍服務水平
七、加快推進能源科技進步
八、深化能源體
合理,經濟發展方式有待改進。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不僅遠高于發達國家,也高于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能源密集型產業技術落后,第二產業特別是高耗能工業能源消耗比重過高,鋼鐵、有色、化工、建材四大高耗能行業用能占到全社會用能的40%左右。能源效率相對較低,單位增加值能耗較高。
——環境壓力不斷增大。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大量耕地被占用和破壞,水資源污染嚴重,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有害重金屬排放量大,臭氧及細顆粒物(PM2.5)等污染加劇。未來相當長時期內,化石能源在中國能源結構中仍占主體地位,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的壓力日益增大,迫切需要能源綠色轉型。 ——能源安全形勢嚴峻。近年來能源對外依存度上升較快,特別是石油對外依存度從本世紀初的32%上升至目前的57%。石油海上運輸安全風險加大,跨境油氣管道安全運行問題不容忽視。國際能源市場價格波動增加了保障國內能源供應難度。能源儲備規模較小,應急能力相對較弱,能源安全形勢嚴峻。 ——體制機制亟待改革。能源體制機制深層次矛盾不斷積累,價格機制尚不完善,行業管理仍較薄弱,能源普遍服務水平亟待提高,體制機制約束已成為促進能源科學發展的嚴重障礙。 中國能源發展面臨的這些問題,是由國際能源競爭格局、中國生產力水平以及所處發展階段決定的,也與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不合理、能源開發利用方式粗放、相關體制機制改革滯后密切相關。中國將大力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努力實現能源與經濟、社會、生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能源發展政策和目標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面臨著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艱巨任務。維護能源資源長期穩定可持續利用,是中國政府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中國能源必須走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的發展道路,全面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和安全發展。 中國能源政策的基本內容是: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多元發展、保護環境、科技創新、深化改革、國際合作、改善民生”的能源發展方針,推進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努力以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節約優先。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努力構建節能型生產消費體系,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和生活消費模式轉變,加快構建節能型國家和節約型社會。 ——立足國內。立足國內資源優勢和發展基礎,著力增強能源供給保障能力,完善能源儲備應急體系,合理控制對外依存度,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多元發展。著力提高清潔低碳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比重,大力推進煤炭高效清潔利用,積極實施能源科學替代,加快優化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 ——保護環境。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統籌能源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積極培育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能源發展模式。 ——科技創新。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增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依托重點能源工程,推動重大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自主創新,加快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 ——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統籌兼顧,標本兼治,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構建有利于促進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 ——國際合作。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大力拓展能源國際合作范圍、渠道和方式,提升能源“走出去”和“引進來”水平,推動建立國際能源新秩序,努力實現合作共贏。 ——改善民生。統籌城鄉和區域能源發展,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盡快消除能源貧困,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用能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