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學派認為,企業的優勢應來自于企業家的創新和管理,政府不應直接插手企業間的競爭,更不應幫助企業獲得不公平的優勢。
然而回顧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歷程,無論是泡沫之前政府的偏向性政策,還是泡沫之后政府的國有化救贖,中國光伏企業和政府之間始終牽扯著不清不楚的關系,這確令西方人有理由對
最近美國Solar City的IPO和尚德退市警告都證明光伏行業已經進入了新時代,作為仍然年輕的能源模式,光伏成本下降非常迅速,相對傳統化石能源的比較優勢日益明顯,類似于計算機革命,每次計算機性能的飛躍都帶來計算機設備市場革命。 光伏市場也是如此,隨著新技術成熟和革命性商業模式的出現,未來光伏市場的模式乃至上下游生態都將和現在截然不同,所謂的破壞性創新很有可能在一夕之間,讓光伏巨頭們多年積累的優勢蕩然無存。 總之,政府、企業、行業都應該認真總結過去十年的成就和教訓,認清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同是半導體行業,現在誰還記得仙童?但仙童雖泯滅,它的團隊卻造就了英特爾(微博)、AMD、國民半導體等新王者。 病樹前頭萬木春,對于中國光伏行業來說也是如此,重要的不在于尚德、賽維等品牌的延續,而在于人才在,產業就在。(作者系Martec咨詢有限公司中國分公司能源電力總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