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的大風可以“變”成鈔票,太陽光也可以“變”成鈔票
作者:楊貴智 季桂珍 來源:蘭州日報 原標題:榆中:五年內將實現“光伏”發電全覆蓋 天空中的大風可以“變”成鈔票,太陽光也可以“變”成鈔票……1月13日,記者從榆中縣政府了解到,從今年開始,榆中縣將利用5年時間,在全縣10萬農戶及有條件的機關、村委會、學校實施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到2020年,基本實現榆中縣所有農戶光伏發電全覆蓋。 光伏扶貧是國家確定的精準扶貧工程之一,也是扶貧開發工作的新途徑,具有明顯的產業帶動作用和社會效益。榆中縣縣內太陽能資源較為豐富,年平均溫度7.0℃,年日照時數為2562.5小時,年太陽輻射量為5122mj/㎡,光熱資源較充足。榆中縣屬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國家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六盤山片區,實施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是充分利用資源、創新扶貧方式、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和現實選擇。 據了解,榆中縣為了在全縣推行“光伏扶貧”工程,決定2016年將在全縣238個村委會(不包括連搭、定遠)陣地先行推廣,達到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和宣傳、示范、引領、培訓的目的,為全面鋪開打好基礎。記者從剛剛出臺的《榆中縣光伏扶貧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中了解到,今年該縣還將在不同地區選擇2-3個點2100戶貧困戶先行試點,取得可復制的成功經驗后在全縣推廣。從2017年開始逐年實現2萬戶,到2020年完成10萬戶的預定目標,并且到2020年,引進并建成1-2個20mw以上的農關互補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2016年政府從扶貧切塊資金中籌資1680萬元,縣財政籌集150萬元貼息資金,專門用于支持光伏扶貧項目的試點。還將光伏扶貧納入雙聯惠農貸款、婦女小額貸款、精準扶貧貸款、支部+協會互助資金的支持范圍,通過政府補貼、銀行貸款、企業讓利等多種方式解決項目建設資金。將探索出一條政府補得起、資金能回籠、群眾受益高的“政府+銀行+企業+農戶”的四位一體融資模式在全縣推廣。 ■新聞鏈接 什么是分布式光伏發電? 分布式光伏發電指在用戶場地附近建設,運行方式以自發自用、多余電量上網,且在配電系統平衡調節為特征的光伏發電設施。它遵循因地制宜、清潔高效、分散布局、就近利用的原則,充分利用當地太陽能資源,替代和減少化石能源消費。 建設方式是采用光伏組件,將太陽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分布式發電系統。它是一種新型的、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發電和能源綜合利用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同等規模光伏電站的發電量,同時還有效解決了電力在升壓及長途運輸中的損耗問題。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是建在建筑物屋頂的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最大特點是輸出功率相對較小,污染小,環保效益突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局地的用電緊張狀況,可以發電用電并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