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6年,“激烈”競爭成為光伏行業一條發展主線。這一年,國家下發光伏指標的謹慎、光伏電價補貼的調整,以及電站中標價格的屢創新低,無不印證著行業競爭之激烈。
原標題:2016能源變革10勢 來源:中國能源報 ![]() 發展節奏空前受控 煤電不再“猛長個” 2016年已成為煤電發展“分水嶺”,接連發布的嚴控政策意味著煤電行業“猛長個”的時代正式結束。 作為我國電力供給絕對主力,煤電裝機規模的大幅增加,為此前階段經濟迅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經濟總量不斷增大,我們在發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經濟發展面臨速度換擋節點。如同一個人,10歲至18歲期間個子猛長,18歲之后長個子的速度就慢下來了。”電力作為經濟“先行官”,也已處在歷史性節點。在2016年,煤電行業迎來了自己的“18歲”。 為防范煤電潛在過剩風險,2016年4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促進我國煤電有序發展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煤電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關于建立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機制暨發布2019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的通知》三份文件,對煤電建設提出嚴厲控制措施。 三份文件一經發布,便成為業內“高光”事件。《中國能源報》當日在微信平臺發布的相關新聞閱讀量突破二十萬,刷新了本報微信平臺閱讀量的歷史記錄。煤電人意識到,劇變已至。 下半年,《關于進一步規范電力項目開工建設秩序的通知》、《關于進一步調控煤電規劃建設的通知》陸續發布,再次強調嚴控煤電建設。 但形勢依然嚴峻,我國煤電過剩風險日益顯現,產能過剩問題已浮出水面。 2016年11月發布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最終為煤電規模加蓋了“天花板”:刨除從“十二五”期間接轉的1.9億千瓦,2020年前新開工的煤電只有1000萬千瓦,均攤到每年只有200萬千瓦。換言之,煤電已幾近“停止長高”。 雖然個子長得慢了,但煤電仍是電力系統中的“大象”,承擔著保障系統安全穩定的重任。適者生存,在系統波動性日益增大的境況中,煤電未來或許應該做一只“靈活的大象”。(賈科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