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產新能源汽車領域又放出了一個重磅消息。一直默默布局半導體行業的比亞迪一舉拿下19億融資,并稱將在合適的時機掛牌上市。長期以來中國半導體嚴重依賴進口,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汽車半導體巨頭,比亞迪半導體融資上市,對國內汽車半導體產業意義重大。比亞迪在發布的公告中稱,旗下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下稱“比亞迪半導體”)正
近日,國產新能源汽車領域又放出了一個重磅消息。一直默默布局半導體行業的比亞迪一舉拿下19億融資,并稱將在合適的時機掛牌上市。長期以來中國半導體嚴重依賴進口,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汽車半導體巨頭,比亞迪半導體融資上市,對國內汽車半導體產業意義重大。
比亞迪在發布的公告中稱,旗下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下稱“比亞迪半導體”)正式引入戰略投資者,由紅杉資本、中金資本以及國投創新領銜投資,Himalaya Capital等多家國內外投資機構參與認購。
本輪投資者按照比亞迪半導體投前估值75億元,融資共計19億元,取得比亞迪半導體共計20.2126%股權,投后估值近百億元。此次融資,不過是4月中旬內部重組的后續動作。
這也意味著,比亞迪帝國在半導體芯片特別是汽車半導體芯片(IGBT芯片)領域,拼出了新的版圖。汽車半導體前景廣闊,中國也是世界半導體需求最旺盛的國家,面對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國內各路半導體廠商都躍躍欲試。
長期以來,中國半導體嚴重依賴進口。而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情況下,只有將要命的“芯”攥在自己手里才能夠安心。借助內外部的多重契機,比亞迪順勢推出比亞迪半導體,正是恰逢其時。
芯片: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上的新蛋糕
比亞迪半導體此次募資重點將投向IGBT芯片設計和制造量產。而在該領域,比亞迪也算是有豐厚的技術積累。
IGBT芯片被譽為電動車的“CPU”,IGBT全稱“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對于電動車而言,它直接決定了車輛的扭矩和最大輸出功率(進而影響電動車的時速)等。它能控制直流電、交流電之間的轉換,還能進行交流電機的變頻控制,是整個“三電系統”的核心要件之一。
因此,IGBT芯片對于電動車而言不可或缺。2018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給IGBT芯片乃至整個汽車半導體產業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
2019年12月10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發布了11月我國乘用車產銷數據。11月的新能源車批發銷量達到13.6萬輛,環比增長19.1%,同比增長69%;其中插混同比增長87%,純電動同比增長65%。1~1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88萬輛。
新能源汽車迅猛增長,拉動汽車半導體也迅猛增長。在新能源汽車的成本結構中,IGBT占據著5%-10%的比例,僅次于動力電池。以單車成本15萬計算,IGBT價值在7500-15000元。
因此,IGBT市場前景廣闊。機構預計2020年全球IGBT市場空間接近百億元,到202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IGBT市場空間1050億元左右。
龐大的市場空間,讓IGBT芯片成了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上的一塊新蛋糕。目前,國內關鍵廠商只有包含比亞迪在內的兩家公司具備該領域的核心技術,比亞迪之外,另一家是軌道交通的中車(高鐵)。
長期以來,我國的電動車半導體需要依賴國外進口,但隨著中美貿易摩擦增大,外部風險也與日俱增,這為早就潛心準備的比亞迪創造了外部機遇。
外部壟斷正在被打破
多年來,IGBT核心技術一直為日本歐洲等外部廠商占據。2017年全球IGBT功率半導體排行中,基本全都是國外企業,老大英飛凌占據27.1%的市場份額,日本三菱占據16.4%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日本富士電機名列第三,前五大企業占據了67.5%的市場份額,中國產品則還有很大的替代空間。
由美國率先掀起的貿易戰,又讓這種半導體貿易蒙受新的沖擊。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國和半導體進口國,在該領域受到沖擊可想而知。
國家為沖破外部阻撓,加大了半導體產業扶持力度。國家相關部委在2月下旬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中國半導體企業迎來政策春風。這對國產半導體產業而言,也是一場及時雨。
雖然短期內外國半導體巨頭的地位仍難撼動。但目前,中國的一批半導體企業已經逐步成長起來了。比亞迪是其中代表,憑借數十年在能源電池、電動車、車載芯片方面的應用,如今比亞迪已經成長為國內最大的IGBT車規級半導體廠商。
不過,長期以來,比亞迪半導體的一些芯片多給內部供應,很少將之用于外部市場。而近年來,比亞迪半導體不僅在IGBT技術上實現了新突破,而且在量產規模上也有了顯著提升,此時將自己的過剩產能用于外部客戶也是順理成章。
乘著中國半導體崛起迎來的窗口期加速發展,拿下巨頭缺失的市場無疑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