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也體驗到了硅料暴跌的痛。 馬不停蹄的進行光伏一體化布局,先是跨界組件,而今又大規模擴產硅片。試圖通過光伏全產業鏈布局,讓自己在內卷的局面中獲勝。 但一體化的戰略,真能讓通威重現“擁硅為王”的輝煌嗎? 01 單季利潤增速下降,通威也難逃硅料暴跌的痛 8月21日晚,通威股份發布了2023年半年報。其中,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40.68億元,同比增長22.75%,實現歸母凈利潤132.70億元,同比增長8.56%。 仔細分析上半年的盈利數據,可以看出,中報8.56%的利潤增速,實在不堪入目,畢竟通威作為硅料龍頭,2022和2021年中報利潤同比增長高達312%和193%。今年可以說是斷崖式下跌,但市場其實早已預判到上半年硅料價格暴跌會傳導到通威的業績上,所以中報業績算符合市場預期。 畢竟是行業問題,受罪的也不只是通威一家。前幾日硅料另一龍頭大全能源也公布了半年報,與通威類似,大全能源今年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44億元,同比下降54%,也是因為硅料暴跌的邏輯。 但同樣作為硅料企業,但通威和大全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值得推敲。最核心的是業務結構的不同,通威更多元,大全更單一。 業務結構方面,大全能源99%都是多晶硅;而通威光伏業務只占78%,且光伏業務中,除了硅料還有電池、組件。所以從業務結構上通威的抗風險能力會更強些,在周期品下行期,可以通過其他產品挽救利潤。比如,通威2023Q2單季歸母凈利潤46.69億元,同比下降33.58%;而大全能源2023Q2單季歸母凈利潤15.15億元,同比下滑70.94%。 同樣是下降,但通威下降幅度更低,因為通威有其他業務托底。比如電池片,上半年電池銷量35.87GW,同比增長65%,且TOPCon在電池產能中占比28%,明年比例會提升至50%,N型比例提升會帶來更高的溢價。 所以從業務結構可以看出,純周期品在業績穩定性方面具備天然劣勢。比如硅料,上升和下降周期會間隔幾年來回交替,盈利天然不穩定,要么爆賺,要么爆虧,雖然像通威和大全這種龍頭,因為具備成本優勢,即使硅料價格大跌,也很難跌破其現金成本。但即便如此,通威走一體化路線,核心就是希望在主營業務硅料進入不掙錢的時代后,其他業務能補上來。 02 入局組件不滿足,又投了硅片,堅決將一體化進行到底 硅料走下坡路后,通威逐漸改變了戰略方向,從堅定不移專業化路線轉變到堅定不移走一體化路線。 最出名的就是通威去年殺入組件賽道的事件,從此讓本就內卷的組件賽道又增添了一位強有力的對手。且根據通威中報顯示,目前鹽城25GW 和金堂16GW 高效組件項目已全面投產,公司組件年產能提升至55GW,都快要追趕上組件四大老龍頭了,可見其發展迅猛。 ![]() (見智研究制圖) 不止是組件,通威要將光伏全產業鏈一體化進行到底。因為通威在今晚公布了半年報后,順便又公布了一份200億的擴產公告,即在樂山市的五通橋區和峨眉山市投建32GW的拉棒、切片和電池片項目。可以說,通威去年投資了組件,此次又大規模投資了硅片項目,可以說意圖已經很清晰了,就是要打通光伏全產業鏈。可以說通威是最純粹的一體化光伏企業,因為他是從最上游硅料開始覆蓋的。 見智研究認為,通威的一體化戰略是正確的,因為不但能攤平成本,還能掌控產業鏈話語權,并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此外,憑借其在硅料這輪周期賺的錢,通威相比于其他龍頭,資金也更雄厚。但也不得不說,在光伏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想通過一體化重現硅料的暴利也是困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