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新能源發展進程中,出現了類似當年新能源汽車崛起時的“新舊”勢力從抗衡到融合的苗頭。 新能源汽車崛起之初,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篳路藍縷,打開一片新天地,最終引發了燃油車巨頭的下場跟進,乃至如今全面擁抱電車潮流。光伏行業發展至今,出現了“光伏新勢力”——純鈣鈦礦光伏創業公司群體的崛起,這些創新企業專注于可能顛覆晶硅光伏的鈣鈦礦技術路線,由于沒有晶硅產能過剩的負擔,它們在新技術領域銳意進取,厚積薄發,一如當年沒有燃油車負擔的造車新勢力們,最終脫穎而出。 進入2024年,這批光伏新勢力跑得更快了。他們朝著建成鈣鈦礦光伏首批GW級產線進發,直逼這項技術的大規模量產關鍵點。當此之時,晶硅巨頭內憂外患之下,紛紛選擇試水鈣鈦礦疊層晶硅路線。這個疊層路線,類似新能源混動車的路線,是新舊合體發力,既保留了傳統優勢,又兼顧了新技術優勢,是頗為討巧的中間路線。 晶硅巨頭的入場,必將重構鈣鈦礦產業發展格局。2024年將是觀察鈣鈦礦產業裂變的關鍵之年。 裂變之年,有何指標必須重視?光伏新勢力代表之一的纖納光電高層發出專業聲音:倡導組件效率與穩定性(即性能保持穩定不衰減)協同發展。“鈣鈦礦的效率與穩定性,猶如新能源汽車電池的續航能力與安全性。若安全性堪憂,那么再長的續航也不靠譜。穩定性,是2024年鈣鈦礦行業發展中,應當引起業界關注的專業指標! 光伏新勢力崛起 一項新科技落地為商用產品,往往要經歷實驗室、小試、中試、量產幾個環節。因此,量產線被認為是新型科技成功走向商業化的最后步驟。 鈣鈦礦行業的首批量產線,有望在2024年落成。 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獲悉,光伏新勢力中的頭部公司纖納光電、極電光能、協鑫光電,均計劃在2024年(部分)建成GW級產線并開啟調試;仁爍光能150MW產線也將于一季度竣工。 據介紹,量產線的建成并不等于實現量產。由于鈣鈦礦光伏組件在大面積制備、連續生產、快速生產等方面還有諸多技術待突破,真正的量產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這批量產線的意義,則是為行業提供量產技術的開發平臺。 “鈣鈦礦公司的技術競爭,將從實驗室、中試線的樣品轉換效率,轉移到真實量產產品端效率、穩定性的協同競爭。”纖納光電CTO顏步一對記者表示。 從另一個角度看,一項新型科技的落地,需要從科學化、工程化兩方面推進。除了研究量產工藝(工程化)外,如何進一步從科研上提升鈣鈦礦組件的效率、穩定性,即科學化問題,也是鈣鈦礦公司2024年的工作重點。 2023年底,光伏新勢力公布的商用單結鈣鈦礦組件(樣品)最高光電轉換效率在18%左右,實際發電能力約為20%左右,可以追平一般的晶硅組件,鈣鈦礦光伏的初級目標就此實現。 2024年,光伏新勢力規劃的商用單結鈣鈦礦組件最高效率目標在20%左右,商用尺寸疊層組件最高效率目標在26%左右。這樣的更高效率將在更大尺寸(類似于晶硅組件尺寸)上實現。 在應用方面,2024年鈣鈦礦光伏的試點應用將會更廣泛鋪開,預計將有10MW級地面電站落地。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鈣鈦礦產業分會執行會長、東嵐集團董事長沈承勇則認為,2024年鈣鈦礦將在BIPV(建筑光伏一體化)領域率先實現真正市場化落地。 晶硅巨頭們入局 光伏新勢力的高歌猛進,撼動了在晶硅領域慘烈“內卷”的晶硅巨頭們。短短1年,晶硅企業快速完成了“忽視鈣鈦礦—理解鈣鈦礦—加入鈣鈦礦”的轉變。 有趣的是,在汽車電動化的大趨勢下,燃油車巨頭起初是選擇了“混動”這樣的折衷路線切入電新領域。相似的情況也正在光伏行業發生。面對鈣鈦礦技術逐漸成形的大趨勢,晶硅企業也選擇了一條折衷路線——鈣鈦礦晶硅疊層電池,既不放棄晶硅傳統優勢,又迅速啟用鈣鈦礦技術。 翻看隆基綠能、通威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主要晶硅企業的公開信息可以發現,2023年,他們對鈣鈦礦晶硅疊層電池的宣傳陡然增加。2022年及以前,晶硅企業一般僅表示關注鈣鈦礦技術,很少公布研發成果。而到了2023年,晶硅企業在鈣鈦礦方面的表態變得頻繁且積極,通威股份、隆基綠能都宣布在實驗室里制備的鈣鈦礦晶硅疊層電池效率超過了30%。 “隨著晶硅電池的效率逐步接近上限,光伏行業需要新的技術接力發展!睈劭悼萍枷嚓P負責人對記者分析,光伏電池片的技術升級創新和成本降低,在全產業鏈中具有突出作用,是帶動整體光伏行業不斷突破擴容的重要驅動因素。 該負責人表示,鈣鈦礦光伏電池不僅效率提升空間大,而且在材料用量、工藝溫度、制備難易程度、環保、初始投資額、生產成本等多方面均具備優勢。愛康科技已經組建專業團隊,并推進中試線建設。 據公告,2023年底,愛康科技宣布擬斥資10億元在杭州投資建設HJT(異質結)鈣鈦礦疊層電池研究及生產基地項目。 愛康科技研究院副院長兼愛康未來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信二對記者表示,公司之所以選擇異質結與鈣鈦礦疊加,是因為不會對異質結制程有明顯改變,只疊加鈣鈦礦的制程工藝,兩者制程匹配性高。 據悉,主流的晶硅電池均可以作為鈣鈦礦疊層的襯底,不過業內更多選擇的是新型晶硅電池異質結和TOPCon。 由此可見,晶硅企業期待將鈣鈦礦技術與最新的晶硅技術結合,謀求“雙贏”。 黃信二認為,2024年將有大批晶硅廠家投入鈣鈦礦晶硅疊層電池的開發。顏步一也預測,鈣鈦礦晶硅疊層技術路線競爭將加劇。 行業裂變勿忘“穩定性” 熱點行業的發展,總是難免魚龍混雜,鈣鈦礦行業也是如此。 對于鈣鈦礦的發展取得重要突破,行業已形成共識,但一些關鍵指標數據,還存在公允性、客觀性問題。 例如,光電轉換效率這一核心指標,是采用何種檢測方法(瞬態還是穩態)獲取,以及是在產品具有怎樣的穩定性前提下獲取,事關指標含金量大小。再如產能這一指標,可以實現連續生產、良率達90%的產線,與尚未實現主要量產標準的產線,也有明顯的價值差距。 業界提醒,不管是產業資本、客戶、還是二級市場投資者,在積極擁抱鈣鈦礦的同時,需要保留一份警惕與清醒。 2023年底,在2023中國光伏行業大會——鈣鈦礦與疊層電池產業化發展研討會上,纖納光電聯合創始人兼CEO姚冀眾首次提出了鈣鈦礦產業化“穩效協同”的發展理念——“穩”指穩定性,“效”指效率。 姚冀眾對記者表示:“提出這一新理念,是為了解決產品穩定性和效率兼顧的平衡發展問題。鈣鈦礦光伏技術具有高效、低成本等優點,但之前組件穩定性和使用壽命一直是制約其大規模應用的關鍵因素之一。‘穩效協同’概念旨在強調,在鈣鈦礦技術進步過程中,要同時關注產品穩定性和效率提升,以保障市場端的用戶體驗,實現鈣鈦礦光伏技術的可持續發展! 類比新能源汽車行業來看,穩定性就如同電池安全性。如果動力電池動不動就起火爆炸,那它續航能力再長,也無法實現商業化落地。 可以預期的是,隨著巨頭們紛紛入局,2024年鈣鈦礦行業規模會迅速擴大,同時會出現魚龍混雜狀況,但瑕不掩瑜。不拒眾流,方能成海。站在2024年頭眺望,鈣鈦礦才剛小跑起來,其征程萬里,遼闊在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