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日前發表評論:光伏行業“反內卷”不能簡單理解為“漲價”。評論指出,要推動市場預期進一步走向落后產能出清的落地,引導市場競爭錨定正確方向,在持續幫助企業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的同時,推動光伏行業以高質量發展實現行穩致遠。 全文如下: 根據廣州期貨交易所發布的通知,自7月14日結算時起,多晶硅期貨合約漲跌停板幅度由原來的7%調整為9%,投機交易保證金標準調整為11%,套期保值交易保證金標準調整為10%。面對近期持續大漲的多晶硅期貨行情,交易所采取“提保、擴板”措施,適時給火熱的多晶硅市場適當降溫。市場多一份冷靜與理性,將有助于減少炒作,防范市場風險,同時也將有利于推動光伏行業“反內卷”從市場預期進一步走向實招、落地。 光伏行業“反內卷”是各方共識。從去年開始,光伏企業“反內卷”的呼聲不斷高漲。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也多次呼吁行業企業加強自律。近期,一系列政策將光伏行業“反內卷”推向高潮。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7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光伏行業制造業企業座談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樂成強調,要依法依規、綜合治理光伏行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這些釋放出的政策信號說明治理光伏行業“內卷”的合力已經形成。 市場對光伏行業“反內卷”抱有很高的預期,這從資本市場的表現就可以看出。多晶硅是光伏行業的重要原材料。在“反內卷”的背景下,自6月25日以來,此前“跌跌不休”的多晶硅期貨走出一輪大漲行情。尤其是7月2日和7月8日,多晶硅期貨主力合約價格觸及漲停板。7月11日,多晶硅期貨主力合約一舉突破4.2萬元/噸大關,觸及近三個月新高,相較6月的底部已經飆升30%以上。這讓光伏行業成為市場熱議的焦點。市場對光伏行業“反內卷”的關注度,從中可見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在“反內卷”的催化下,光伏產業鏈的多晶硅現貨產品、硅片等出現價格企穩的態勢。不過,市場處于“有價無市”的尷尬狀況。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7月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和上一個統計周期相比,硅料價格延續漲勢,多晶硅報價大幅上調25%—35%,但新訂單成交量有限。該分會認為,此次提價主要是由于多晶硅企業超一年以上虧損運營,為清庫存導致價格已遠低于綜合成本,為符合“不低于成本銷售”的價格法規要求,硅料企業一次性提價至綜合成本線之上。硅料新單成交清淡,說明市場對漲價尚未完全認可。光伏行業“反內卷”的預期持續增強,但是市場觀望情況仍然很多。 光伏行業“內卷”的不利影響仍在延續。7月15日,多晶硅龍頭通威股份發布的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該公司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約為-49億元至-52億元左右。對于虧損的原因,通威股份稱,報告期內,雖國內外光伏新增裝機規模持續增長,但行業供需失衡狀況仍未顯著改善,各環節產品價格持續低迷。同一天,硅片和組件龍頭隆基綠能發布的公告預計,該公司2025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24億元到28億元。光伏企業巨虧“雷聲滾滾”,競爭環境慘烈,這顯示出“反內卷”的迫切性。 目前,市場上對于光伏行業“反內卷”的具體舉措有著頗多熱議。在“反內卷”政策的催化下,多晶硅的減產自律執行力度不斷加大。“收儲”的聲音不斷。比如,由硅料企業籌劃一個類似OPEC的行業組織,承接無法退出的硅料產能及其負債,引導產能淘汰,并使用提高硅料價格帶來的利潤清償負債。還有觀點認為,光伏行業不出現并購重組,難以實現落后產能出清。毫無疑問,一場由政府引導、行業協同、市場調節共同推動的產業重構正在光伏領域加速。 抓住時機出實招,合力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將推動光伏行業“反內卷”取得更大成效。盡管光伏企業業績上半年依舊普遍承壓,但是一些企業已經出現同比減虧,少數企業還實現二季度單季盈利。 光伏行業“反內卷”不能簡單理解為“漲價”,而是引導市場競爭錨定正確方向,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塑造我國下一代光伏產品的競爭優勢。因此,進一步加大宏觀引導和行業治理,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在持續幫助企業解決急難愁盼問題的同時,推動光伏行業行穩致遠,是“反內卷”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