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過世后,有人說,伊隆·馬斯克是下一個喬布斯。他一手締造了5個傳奇——硅谷互聯網公司Zip2、PayPal、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以及SolarCity太陽能發電公司。現在,馬斯克更是豪言“我要在火星上退休”。
喬布斯過世后,有人說,伊隆·馬斯克是下一個喬布斯。他一手締造了5個傳奇——硅谷互聯網公司Zip2、PayPal、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以及SolarCity太陽能發電公司。現在,馬斯克更是豪言“我要在火星上退休”。火星,一直是馬斯克的目標,從來沒有改變。做電動汽車、做清潔能源,都是在為這個計劃添磚加瓦。2006年,當人類歷史上第一枚私人太空火箭“獵鷹一號”發射失敗后,記者問馬斯克,你為什么要玩火箭?他平靜地回答:“我想學習怎樣讓財富縮水。” 一個“正常”的億萬富豪,也許此時應當在海邊買下一座五星級酒店,一輩子享受陽光和雞尾酒。而馬斯克對此只是笑笑:“玩高科技的人不可能去玩這種低水平的東西,除非讓我接受大腦前葉白質切除術。”他甚至對人自嘲,“人類應該成為星際物種。我寧愿死在火星上,當然不是一頭撞死。”這樣一位充滿探索精神的“鋼鐵俠原型”還能干什么?答案或許就在這本《在火星上退休——伊隆·馬斯克傳》中。 《在火星上退休——伊隆·馬斯克傳》 [美]亞當·杰佛遜(Adam Jefferson) 奕均(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年5月 “占領”火星 2014年5月29日,伊隆·馬斯克及SpaceX管理團隊公布了他們研發的世界上首個由私人企業開發的載人飛船——第二代“龍”飛船,并宣布它將于2017年試飛,正式執行運送宇航員往返國際空間站的任務。 舞臺上,中央帷幕降下,第二代“龍”飛船緩緩出現在人們眼前。伊隆站在明亮的燈光中向眾多記者介紹,“它的側面安裝有推進系統和供宇航員向外觀察的大舷窗,底部還有可以彈出的著陸支架,看起來像一艘外星飛船,最多可載7名宇航員。” 第二代“龍”飛船上還帶有8臺該公司新研制的Super Draco火箭引擎。這些發動機能夠提供1.6萬磅的推進力,支持飛船緩慢且垂直降落。更為關鍵的是,航天飛機不用降落在海上,而是可以在任何正常的軌道上降落。伊隆坐進了駕駛艙內,親手演示起如何操作。從外觀上看,“龍”飛船的觸屏板,看起來很像特斯拉的控制板,也很像電影《星際迷航》中太空飛船的控制板。 伊隆特別指出一項關鍵特性——可重復使用。“它可以像直升機一樣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準確降落,不再需要降落在海上。這意味著它可以補充燃料,經短暫準備后再次升空。只要重新注入推進劑,就可以再來一次。”他說這話的時候,第一艘發射至宇宙空間站軌道的“龍”飛船其實就在眾人頭頂,可以在船殼上看到它重新進入大氣層時留下的燒痕。
“和太空計劃相比,我認為iPhone不算是一項技術突破的產物。我們的社會迫切需要的是能真正代表人類進步的公司,而不是瘋狂地從一個時尚變化到下一個時尚。”PayPal聯合創始人彼得•泰爾這樣說。 ![]() “龍”飛船
“他不是躺在夢想上睡大覺”伊隆早已為自己規劃好了日程表,他計劃十年內讓人類到達火星,并最終在火星建立殖民地。 “2015年,重型獵鷹第二代將試飛。它是史詩般規模的火箭,兩次試射后,它將送人重新回到月球。我對第三代重型獵鷹很有信心,不超過15年,一定將送人到火星。” 為了實現首次火星載人飛行任務,在任務執行前,需先完成一次無人的火星表面著陸任務,這樣的著陸并不是簡單地把數百公斤的探測器安全降落在火星表面,而是將數噸的載人著陸艙在火星表面軟著陸。目前,著陸火星的探測器中質量最大的要數好奇號火星車,達到近1噸。而“紅龍”飛船的著陸質量超過2噸,如果要安全軟著陸火星表面,需要更安全的大推力反沖火箭。 解決這些技術難題后,“紅龍”飛船所參與任務的目標是尋找生命存在的證據,包括搜索“可以證明生命存在的分子,例如DNA和高氯酸鹽還原酶等。‘紅龍’也將鉆探至地下1米左右,以獲取已知潛藏于紅色土壤之下的水冰儲藏的樣本”。 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對火星的地下環境進行了研究,發現在2米深度以上的火星土壤下可能存在驚人發現,這里的輻射水平和生存環境可能有利于火星生命的存在。因此火星探測器需要具備一定的深度挖掘能力,NASA計劃選用經SpaceX改進過的“紅龍”飛船和“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在2022年開展火星樣品返回任務。 經過改進的“龍”飛船被稱為“紅龍”太空艙,將加裝一個火星表面上升艙、一個地球返回艙、火星表面樣品收集裝置以及將樣品轉移至地球返回艙的硬件。研究小組花了數年時間開發,該項目也被稱為“沉默的紅龍”工程,計劃在2018年進行發射,并于數月后抵達火星。不包括發射成本,這次任務的費用預計將低于4.25億美元。 “伊隆有著驚人的自信。他相信人類一定會登上火星,而且一定是在他有生之年。”伊隆的計劃得到了硅谷科技圈其他巨頭的響應。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在 TED 大會上說:“去火星是人類的使命,我愿意把所有的錢給馬斯克用于火星探索,因為他有足以改變世界的偉大創意。”他在接受采訪時說,“在科技行業,我們需要革命性的改變,而不是數量規模上的變化。他不是躺在夢想上睡大覺,而是有明確的計劃,和可行的辦法。” NASA計劃選用經“龍”飛船改進過的“紅龍”飛船和“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在2022年開展火星樣品返回任務。
(本文圖文均來自《在火星上退休——伊隆·馬斯克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