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中國光伏可持續發展論壇于2013年8月13日在呼和浩特市喜來登酒店隆重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探討國八條,探討理性可持續的光伏新時代”,深入圍繞著當前產業形勢和市場狀況展開討論。論壇開始,SEMI中國總裁陸郝安博士做了題為“推動中國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演講,提
SEMI中國光伏可持續發展論壇于2013年8月13日在呼和浩特市喜來登酒店隆重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探討國八條,探討理性可持續的光伏新時代”,深入圍繞著當前產業形勢和市場狀況展開討論。論壇開始,SEMI中國總裁陸郝安博士做了題為“推動中國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演講,提出了當前中國光伏發展面臨的三大瓶頸和解決路徑。 瓶頸之一:光照資源與用電負荷的逆向分布 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為代表的中國西北部省市,是我國光照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但是目前這些區域經濟發展程度較東部地區還有差距,用電負荷遠小于東部地區。理論上,此區域的低成本光伏電力應該大量外送。陸博士提出大力建設電力外送通道與合理布局大型集中電站和分布式電站的發展路徑。 瓶頸之二:優勢制造地區與市場錯位 我國當前的絕大部分多晶硅、鑄錠、切片和組件產能集中分布在東部的江蘇、江西、浙江、河北等省區,但這些區域的電價平均水平卻比西部地區高出0.2元/度。西部地區憑借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低廉的電力價格,是承接光伏制造“轉移”的最佳選擇。同時考慮到西北部電力通道建設的復雜性和長期性,陸博士建議高耗能的上游光伏制造產能積極向西部能源基地轉移。西部地區可以采取短期內以光伏產品外送為主、長期來講以電力外送為主產業發展策略。 瓶頸之三:相對產能過剩與優勢產能不足并存 2012年,中國多晶硅產能近16萬噸,但產能利用率只有50%左右,2011年和2012年分別進口76000噸和64000噸;中國晶體硅組件2012年有效產能約34GW,產能利用率只有60%,閑置產能主要來自于效率低、成本高的企業。面對這樣的事實,中國政府應該合理規劃、制定產業準入標準,限制低水平重復建設,出臺政策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加大研發投入,有效保護知識產權。 陸博士最后強調, 只有解決了上述產業中存在的瓶頸,中國光伏產業才可能實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光伏制造效率、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和企業核心競爭力、降低終端用戶用電成本、光伏發電側平價上網的目標,才有可能最終實現中國光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愿景。 隨后,來自晶澳太陽能的首席技術官劉勇就“技術路線圖和標準化提升光伏產業創新能力”的話題為全場聽眾帶來生動的演講。來自德國Fraunhofer IPA的專家Ronald Wertz為中國聽眾帶來了“通過提升自動化水平改善光伏產業競爭力”的報告。國內逆變器大廠陽光電源的趙為副總經理則從“光伏未來發電市場的發展趨勢和商業模式”的主題詮釋了光伏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四位嘉賓的精彩發言深深吸引了在場的200多名聽眾,隨后進行的嘉賓對話環節把這次論壇的氣氛推到了高潮。嘉賓對話以“探討國八條”為起點,對影響產業發展的市場開拓、制造業結構調整與技術升級和政策引導三大重點進行了討論。陸郝安博士主持了嘉賓對話環節,來自呼市政府、開發區的領導,來自內蒙古電力集團的副總工以及來自國內外先進光伏制造和設備、材料制造企業的老總共8人為全場聽眾呈現了精彩介紹和對產業深刻的解讀,包括:呼市發展產業優勢、產業環境及政策介紹,蒙西電網光伏電力發展規劃和電力外送通道建設規劃,光伏產業鏈中高耗能企業對產業向能源基地轉移的趨勢,光伏制造技術創新與標準體系建設的關系等。嘉賓對話環節持續1個小時,在各位嘉賓對光伏產業發展的寄語中結束,同時,也宣布了此次SEMI光伏可持續發展論壇的圓滿閉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