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歷了高速的經濟發展,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能源轉型迫在眉睫。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增加清潔能源供應已經被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儲能產業作為能源結構調整的支撐產業和關鍵推手,在傳統發電、輸配電、電力需求側、輔助服務
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歷了高速的經濟發展,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能源轉型迫在眉睫。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增加清潔能源供應已經被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儲能產業作為能源結構調整的支撐產業和關鍵推手,在傳統發電、輸配電、電力需求側、輔助服務、新能源接入等不同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文將立足于2013年儲能產業的發展狀況,對儲能技術熱點應用領域及相關政策進行盤點分析,以期為讀者關注和了解儲能產業發展趨勢提供借鑒。 2013年儲能產業回顧 作為新興產業,儲能在2008年之后一直保持較快增長(圖1),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hina Energy Storage Alliance,CNESA)項目庫不完全統計,全球儲能項目在電力系統的裝機總量已經從2008年的不足100MW發展到2013年10月的726.7MW(不包含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及儲熱),年復合增長率(CAGR)達到193%。從地域分布上看,無論是項目數量還是裝機規模,美國都占據領先地位,裝機比重占全球的45%。從技術分類上看,鈉硫電池的裝機比重最大,為46%;鋰離子電池則是應用領域最廣的儲能技術。從應用分類上看,儲能技術較多地應用于風電場、光伏電站及分布式發電和微網領域。 回顧2013年,儲能產業繼續保持增速式發展,新增投產運營項目28個,總裝機近100MW,在建項目20個,預計裝機88 MW。在政策、市場及技術進步等因素的推動下規劃了儲能項目42個,總裝機142.6MW,涉及的應用領域包括分布式發電及微網、可再生能源并網、電力輸配、輔助服務、電動汽車充換電等(圖2)。其中分布式發電及微網項目中的儲能系統主要應用于孤島、軍隊、偏遠地區(無電人口)、居民、工業、商業等領域,是2013年儲能產業布局的熱點。隨著全球可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儲能用于可再生能源接入、電力輸配及輔助服務領域的節奏也在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