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國家審計署透露,廣東雪萊特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效照明產品推廣項目,通過將銷售給大宗用戶的照明產品以居民用戶形式申報,套取中央財政高效照明產品推廣補貼資金345.5萬元。
近日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全
摘要:據國家審計署透露,廣東雪萊特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效照明產品推廣項目,通過將銷售給大宗用戶的照明產品以居民用戶形式申報,套取中央財政高效照明產品推廣補貼資金345.5萬元。 近日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國務院關于201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報告指出,地方政府隱瞞收入823億,違規補貼1261億。幾乎同個時間點上,廈門信達、華燦光電等光伏上市公司紛紛對外公告了收到各級政府財政補貼、資助資金的信息。南都記者隨后調查發現,光伏和LE D企業成為近年來最容易獲得政府補貼的公司,許多民營公司正是憑借這一優勢拿到補貼。不過,在豐厚的利益誘惑驅使下,地方財政資金補貼亂象一直沒有平息。 亂象1 補貼數額巨大 中國政府投向光伏和LED企業的真金白銀足以讓其它行業羨慕不已。以有著國內LED芯片“一哥”之稱的三安光電為例,公開財報顯示,如果將2010年至2013年三安光電收到政府補貼金額與當年的凈利潤相比,結果分別是60%、86%、60%、45.7%。 這種補貼案例在光伏產業中也不少見。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中利科技拿到政府補貼約374萬,業績仍報虧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12億元。華燦光電在2013年拿到政府補貼約1.36億元后,全年仍虧862萬。具體到廣東市場,在“十二五”期間,廣東省財政擬每年投入4.5億元設立LED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亂象2 騙補案例頻現 事實上,對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的“補貼”并非中國獨有,即便是美國,2009年也給可再生能源補貼了252億美元。中國的“光伏和LED補貼”哪里出了錯? 答案在國家審計署于2013年6月發布的審計報告浮起。該報告顯示,安徽省中節能投資有限公司大功率LE D綠色照明項目通過虛假申報資料,騙取中央財政節能重點工程投資補助資金990萬元。廣東雪萊特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騙補345.5萬元,東莞百分百科技有限公司騙補23.2萬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坦言,誰來認定是否符合補貼標準,這里面存在著很大的尋租空間。 在近日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手握的審計報告是往年的“加長版”,多出來的篇幅就有一部分用在批評“違規補貼”上。劉家義在報告中直陳要害,“由于財政專項資金種類多、項目雜,參與分配部門多,由基層逐級審核上報,信息溝通不暢,加之審核監管不到位,弄虛作假問題比較嚴重。” 據國家審計署統計,2013年,地方政府隱瞞收入823億,違規補貼1261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