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至2017年6月1日,第一太陽能(代碼:FSLR)的收盤價為38.32美元,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FSLR股價已經從最低點的25.56美元反彈了50%。 背后的原因,與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201條款”不無關系。 1. 什么是“201條款” “201條款”來自美國的《1974年貿易法》,根據該條款,如
![]() 截止至2017年6月1日,第一太陽能(代碼:FSLR)的收盤價為38.32美元,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FSLR股價已經從最低點的25.56美元反彈了50%。 ![]() 背后的原因,與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201條款”不無關系。 1. 什么是“201條款” “201條款”來自美國的《1974年貿易法》,根據該條款,如果進口產品對美國某個本土行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害,那么美國總統有權采取一些臨時的保護措施,例如提高關稅等。 此條款有兩處比較有意思的地方: 一是和針對特定國家進口產品的“雙反”(反傾銷與反補貼)不同,“201條款”適用于所有非美國生產的商品。即便你是美國公司,但工廠在國外,對不起,你仍然屬于肅清對象; 二是最終拍板的人并不是美國國會,而是總統,也就是根本無法預測行為的特朗普。 ![]() 上一次“201條款”被執行是在2002年,那一年,為了保護美國的鋼鐵行業,小布什決定對進口鋼鐵產品征收8 – 30%的關稅。在關稅被執行的21個月里,冷軋鋼板的價格上漲了16%,同期美國鋼鐵公司(代碼:X)的股價收獲了最高286%的漲幅。然而,下游使用鋼材的制造商們的利潤受到擠壓,最終不得不裁員來減少支出,所以“201條款”的本質可以說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大殺器。 下圖是美國鋼鐵在“201條款”執行期間(2002年3月– 2003年12月)的股價波動,經歷了先跌后漲。 ![]() 2. 光伏行業如何與“201條款”扯上關系 事情要從4月17日,美國光伏電池廠商Suniva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開始說起。 所謂破產保護,就是Suniva會繼續經營并進行重組,同時債權人不能催債。在這段期間內,需要一筆新的貸款支持公司日常運營,此貸款的償還等級是最高級,被稱為Debtor-In-Possession financing(DIP貸款)。Suniva的DIP貸款是由一家名為SQN資本的公司提供,而SQN的條件之一正是讓Suniva根據“201條款”,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提出請愿,讓USITC調查進口光伏電池和組件是否對美國本土光伏行業造成了嚴重損害。 雖說“201條款”適用于所有非美國生產的商品,但在光伏這個案例中,主要是針對中國廠商。根據美國海關,價值超過80億美元的組件在去年涌入了美國,其中有15億美元來自中國。 ![]() 這只是表面上的數據,實際上,許多中國廠商為了避開“雙反”,在馬來西亞和泰國等東南亞國家開設工廠,所以在美國進口的光伏產品里,中國的光伏廠商至少貢獻了50%。 而SQN指示Suniva提交“201條款”的請愿,正是為了勒索中國的光伏廠商。該公司曾在5月3日發了一封郵件給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中國的光伏公司都在此商會中),SQN在郵件中提到,曾向Suniva提供超過5,100萬美金的貸款用于購買設備,如果中國的光伏廠商愿意花費5,500萬美元買走那些設備,那么公司就會撤銷這起貿易訴訟。 最后一句的原話是:
但不知道是沒人理他們,還是沒有達成協議,現在SQN已經不再提出售設備這件事,并且口風已經改成:
如此不要臉的反轉,我都不好意思翻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