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dbi8b"><legend id="dbi8b"><th id="dbi8b"></th></legend></li>

  • <span id="dbi8b"><optgroup id="dbi8b"></optgroup></span>

    <span id="dbi8b"></span>

    成本控制能力決定多晶硅企業生死

    吳軍杰 來源:《太陽能發電》雜志 編輯:admin 多晶硅困局
    盡管降幅趨緩,但目前多晶硅價格探底態勢未變,仍處于下滑通道中,國內多數多晶硅企業已出現成本倒掛現象。 目前市場已出現低于25 美元/公斤的多晶硅最低成交價。而據中國電子材料協會半導體材料分會秘書長朱黎輝介紹,國內多數多晶硅企業的生產成本為300 元人民幣/公斤左右

      盡管降幅趨緩,但目前多晶硅價格探底態勢未變,仍處于下滑通道中,國內多數多晶硅企業已出現成本倒掛現象。
      目前市場已出現低于25 美元/公斤的多晶硅最低成交價。而據中國電子材料協會半導體材料分會秘書長朱黎輝介紹,國內多數多晶硅企業的生產成本為300 元人民幣/公斤左右,25 美元/公斤的價格已遠遠低于其成本線。
      多數企業掙扎于生死線
      有多晶硅企業人士對記者直言,“現在還有哪家多晶硅企業盈利?”其言下之意,多晶硅企業普遍虧損,已全軍覆沒。某大型多晶硅企業人士也表示“多晶硅價格降得太厲害了,現在是虧本生產。但即使虧本也要生產,因為多晶硅屬化工生產,其生產設備的運行有連續性特點,停產之后再恢復生產付出的代價是相當大的。所以現在只能減少產量虧本熬著,希望能夠等到好轉的時候。”
      對此,更多多晶硅企業高管則選擇了回避或語焉不詳,可見成本問題已成敏感話題。
      盡管一些企業選擇虧本生產,希望熬過這個冬天,熬成市場“剩”者,但不能盈利的生產能夠支撐多久,多數業內人士都表示心里沒底。因此,以“停產檢修和技術升級”的名義選擇關閉生產線,成為了更多多晶硅企業的選擇。大全新能源近日宣布,關閉多晶硅生產設施大約兩周時間,以進行定期維護。大全新能源2011 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第三季度營收為5960 萬美元,低于上一季度的7070 萬美元以及去年同期的6320 萬美元,其第三季度多晶硅的出貨量約為1022 噸。而在美上市的十家國內光伏企業中,大全新能源是2011 年第三季度唯一贏利的企業。
      有消息稱,除了主要的四五家多晶硅廠商尚在保持生產線運轉外,國內多數多晶硅企業都已全面減產或停產,其中不乏像新光硅業、東氣峨眉、樂電天威、陜西天宏等知名企業。新光硅業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的市場價已經跌破了成本價,生產越多虧損越大。東氣峨眉也表示,只有小部分生產線還在運轉,大部分生產線都已停產。
      從消息來看,停產的多晶硅企業主要集中于中西部地區。分析人士指出,停產的主要是產能小、耗能高的企業以及高電價地區企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新光硅業和東氣峨眉。
      據朱黎輝介紹,作為國內第一家引進多晶硅生產線的企業,新光硅業當年投資12.9 億元承建的1260 噸/年多晶硅項目曾是國內最大的多晶硅生產線。雖然產能并不大,但其技術管理能力在國內處于同行領先水平,是行業內的標志性企業之一,因此其動態備受關注。
      另外,作為行業“黃埔軍校”的東氣峨嵋的動態,在朱黎輝看來同樣具備行業參照意義。
      而上述兩者,目前均已處于半停產狀態,國內多晶硅企業普遍狀況由此可見一斑。業內分析人士指出,一旦多晶硅售價跌到35 美元/公斤以下,高達九成的國內多晶硅中小企業都將虧本。

      一線企業仍保持較高利潤
      在一片哀聲中,也有一些業內人士持不同看法。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秘書長吳達成認為,在光伏發電各環節產品中,多晶硅仍是毛利潤最高的產品,有企業的毛利潤率仍然可以維持在40% 以上。而與之相比,組件毛利潤已經下滑到10% 以下,逆變器毛利潤處于中間水平,硅片毛利潤已低至3~5% ,而實際市場銷售價格與生產成本倒掛現象,已比比皆是。
      原IMS資深光伏分析師、現供職于晶澳太陽能的王潤川對記者表示,盡管多晶硅價格下滑非常厲害,但按徐州中能多晶硅30 美元/公斤的銷售價格計算,其毛利率仍然在30-40% 之間。但他同時也承認,徐州中能屬于行業個案,因為無論從成本控制、規模生產還是市場占有率上,國內其他多晶硅企業與徐州中能都有著不小的差距。目前,徐州中能已是緊隨美國Hemlock 和德國Wacke 之后全球第三大多晶硅產能企業。
      根據保利協鑫提供的資料顯示,2011 年上半年,保利協鑫的多晶硅生產成本已低至22.1 美元/公斤,而該公司同期多晶硅的平均售價是62 美元/公斤。即或按照目前的最低價25 美元計算,保利協鑫多晶硅仍處于盈利狀態,而這一價格已遠遠低于國內多數多晶硅企業約40 美元/公斤的生產成本線。另據悉,保利協鑫已規劃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將多晶硅成本降至15 美元/公斤。
      但據保利協鑫2011 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截止6月30 日,其今年上半年多晶硅銷售額7.28658 億港元已同比去年同期的20.91023 億港元出現大幅下降。
      除了保利協鑫,目前仍處于盈利水平線以上的多晶硅企業還有以德國瓦克、韓國OCI 為代表的國際多晶硅巨頭企業,但也都面臨利潤率大幅下降境況。即便如此,德國瓦克的太陽能級多晶硅在2011 年第三季度仍獲得了稅前利潤1.794 億歐元的業績,總利潤和利潤率較去年同期雖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其毛利潤率仍然維持在47%~48%之間。而據德國瓦克公司資料顯示,其持有的生產訂單已排到2015 年,并擁有長單固定價格優勢,仍能維持較高的利潤率。
      多數國內中小多晶硅企業或將在此輪行業洗牌中被淘汰出局,其留下的市場空白也將被德國瓦克、韓國OCI 和徐州中能這樣的大企業瓜分。

      未來格局影響行業整體前途
      讓一些業內人士擔憂的,不是國內多晶硅企業的市場份額減少,而是跨國公司會否憑借技術和資金的優勢形成行業壟斷,從而控制光伏行業未來的價格話語權,并進而影響到行業整體競爭力。
      對于光伏組件產能已穩居全球第一的中國光伏行業,這樣的擔憂絕非多余。與中國眾多多晶硅企業一同起步的韓國OCI ,近年來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其在2006 年以后才在本國建立了第一家多晶硅生產工廠,主要瞄準中國光伏企業瘋狂擴張后所帶來的巨大需求,且收獲頗豐。隨后,OCI 不斷擴增產能,甚至在進入2011 年全球多晶硅價格大幅下調和市場需求萎縮之時,仍高調宣布再建一個年產能24000 噸的多晶硅生產工廠,可見其搶占市場之決心。
      與此相對應,國內多晶硅企業整體實力仍偏弱。分析人士認為,與國內多數多晶硅企業相比,國際巨頭們的優勢不僅表現在產能,更多還表現在產品質量和核心技術以及對市場的把控能力。
      有消息稱,目前OCI 在手的長期訂單總額已接近50 億美元,幾乎全部來自于亞洲企業,其中包括中國臺灣的茂迪、綠能、中美硅晶、達能科技、友達光電等,以及英利等大陸企業。有分析指出,這不僅是因為韓國離中國地域較近的緣故,還因為韓國本土沒有下游產業,OCI 未來的發展目標必然會鎖定在中國等亞洲新興國家。
      針對當前國內多晶硅企業普遍面臨的困境,有業內人士表示,工信部前期對多晶硅行業的調研應該與此有關,且工信部和業內已形成了“推動多晶硅行業整合、走健康持續發展的道路”的基調。第一批通過行業準入審查的多晶硅企業將會成為整合的主體,會獲得更多政策扶持,但沒有直接貨幣補貼的可能性。
      作為原材料的多晶硅行業的興衰,直接關系著我國光伏產業的安全與發展前景,工信部推動多晶硅行業整合,在情理之中,亦是產業發展必然。

      成本臨界促進技術升級
      當多晶硅價格一路下滑,企業是否能夠生存已取決于其生產成本的控制能力,因此技術改造和升級成為必然。在多晶硅生產中,尾氣能否通過閉環生產實現循環利用是決定多晶硅生產成本的重要因素。
      據了解,德國瓦克多晶硅的生產成本已控制在16 美元/公斤,韓國OCI 宣布生產成本已降到20 美元/公斤,我國最大的硅料生產商江蘇中能的成本在22.1 美元/公斤,國內規模企業的多晶硅生產成本在30-40 美元/公斤以上,中小企業的生產成本則高于45 美元/公斤。
      除與生產規模有關外,多晶硅生產成本的降低,其生產過程中的回收技術和設備對降低成本也發揮著關鍵作用。據一位技術人員介紹,雖然國內很多企業都實現了閉路循環生產,但為多晶硅產品質量達標,在閉路循環生產過程中反復精餾,雖然最終出來的多晶硅產品質量合格,卻大大增加了能耗。
      據王潤川介紹,雖然國內很多企業都聲稱產品質量和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實際上與國際多晶硅巨頭企業仍有很大的差距。國際排名前幾位的多晶硅企業,基本上都能生產電子級多晶硅,但國內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企業能生產電子級多晶硅的極少。同時,國際多晶硅企業的回收工作做得非常好,完全實現了達標排放和低能耗,且其生產廢料綜合利用程度更高,因此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目前國內企業在這些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
      朱黎輝教授則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多晶硅降價很正常,我們許多企業的生產線裝備能力和工藝流程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目前國內前18 家多晶硅企業已經完全或基本掌握了節電、節能等核心技術,實現了閉路循環生產,因此對環境污染很小。但還有30 余家小企業因為資金少,規模只有幾百噸/年,沒有資金改造設備做到閉路循環生產,所以會產生氯化氫和四氯化硅不回收的污染。
      對此,一位業內技術人士表示,國內大多數企業通過引進技術和先進設備大大提升了產品質量,有的生產線確實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我們的技術始終是跟在別人的后面,在引進的基礎上還應當加大自主研發的力度。

      高品質產能仍緊缺
      多晶硅產能是否過剩是近年來光伏行業最具爭議的話題,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將當前的價格下滑歸因于2010 年的產能瘋狂擴張。但實際情況是,2010 年我國自產多晶硅4.5 萬噸,進口4.7 萬噸左右,國內供需缺口達五成;2011 年前9月,我國累計進口多晶硅4.85 萬噸,同比增長53.9% ,預計全年進口多晶硅仍為五成左右。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我國多晶硅總體規劃產能的確有些過剩,但很多產能并未釋放,已經達成量產的也多為太陽能級多晶硅或以下品質多晶硅,能生產高純度電子級多晶硅的企業非常少。因此我國電子級多晶硅基本還依靠進口,另外有約半數的太陽能級多晶硅也需要進口。
      另外,從設計產能到達產有相當長的時間,如果只按設計產能計算,顯然是過剩的,但很多生產線需要兩三年或是更長的時間才能實現80% 的設計產能。如果一定要說產能過剩,更準確地說應該是低端產品的過剩。專家認為,多晶硅企業的技術升級較之產能過剩更為重要,因為無論是降低成本,還是達到環保要求,都需要有技術的保障。
      中國硅材料信息研究中心(CRCSI)的調查報告顯示,根據對全球多晶硅企業的統計,預計2011 年全球多晶硅產量約為10.2 萬噸,全球太陽能電池2011 年預計安裝量為13.9GW ,出貨量為16.7GW, 需要多晶硅11.7 萬噸,供需總體平衡,稍有缺口。
      未來三年的多晶硅總體供需平衡,結構性短缺存在。結構性差異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多晶硅新增產量與晶硅電池新增產量的差異;二是長期供貨合同之外的多晶硅供給與需求的差異。
      對于多晶硅行業的未來,朱黎輝樂觀地表示,經濟危機是暫時的,能源危機才是永遠的,市場只是暫時低迷,冬天過去就是春天。


    0
    亚洲熟妇av一区| 久久久久久影视| 日本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国产网站|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亚洲乱人伦在线| 日韩a无v码在线播放|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2019| 扒开双腿猛进入免费视频黄|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果冻传媒| 成人a在线观看| 丝袜美腿美女被狂躁动态图片| 女人与禽交视频免费看| www.色午夜|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7久久精品人人澡人人爽| 国产精品久久久| 青娱乐国产在线|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无码免费看| 美女视频黄.免费网址|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JAPANESE在线播放国产|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黑人xxxx日本|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播放|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久草视频精品在线| 新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www| 天天干天天拍天天操|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 国产真实乱在线更新| 青青青青久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老司机深夜福利视频| 再深点灬舒服了灬太大了在线观看 | 年轻人影院www你懂的| 丰满少妇被猛烈进入无码| 女人与大拘交在线播放| 99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