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遭遇空前困境,業內人士認為——
繼美國“雙反”調查之后,一份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調查申訴,現正放在歐盟委員會的案頭。
2011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到歐盟的總金額約為204億美元,歐盟市場占中國光伏企業整體出口份額的56.94%。如果該反傾銷案件立案,將成為中國金額最大
光伏產業遭遇空前困境,業內人士認為—— 繼美國“雙反”調查之后,一份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調查申訴,現正放在歐盟委員會的案頭。 2011年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到歐盟的總金額約為204億美元,歐盟市場占中國光伏企業整體出口份額的56.94%。如果該反傾銷案件立案,將成為中國金額最大的貿易爭端。“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反傾銷調查將給我國光伏行業帶來毀滅性打擊。”中國企業在《關于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實施反傾銷調查將重創我國光伏產業的緊急報告》中這樣寫道。 這正是近日在蓉召開的SEMI(國際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協會)中國光伏標準技術委員會2012年第三次會議上的熱論話題。
慘淡 多晶硅企業大面積虧損停產 光伏太陽能領域第三方權威認證機構南德意志集團光伏產品部部門經理許海亮最近工作很清閑,“前幾年每年需要服務三四十家光伏太陽能企業,今年到現在才新增10家。” 美國投資機構Maxim Group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債務累計已高達175億美元,約合1110億元人民幣,其中尤以江西賽維和尚德電力的壓力最大。 “現在行業處于低谷,全球的光伏行業都不好。”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張光春表示。 萊茵技術有限公司資深項目經理陳姍姍透露,賽維公司目前資金鏈出現問題,但是沒有傳聞中的那么嚴重。參會的江西賽維相關負責人則委婉地拒絕了記者采訪。 據統計,迄今全球光伏領域的60家頂級廠商,已有12家關閉和破產。 四川光伏太陽能產業主要集中在多晶硅領域。“7家企業停產了5家,維持生產的瑞能和永祥也增產不增收,上半年均報虧損,”省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美國“雙反”調查、美韓企業低價傾銷,以及融資困難、電價高等多種因素,“使得我省多晶硅企業雪上加霜。” “連鞋廠都來做硅電池,當下的困境是這種一哄而上的必然結果。”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此前表示。 產能過剩、無序競爭,必然導致行業整合。
潛力 四川發展多晶硅有水電優勢 “四川光伏產業鏈比較長,硅材料等實力比較雄厚。”全國半導體設備和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劉筠表示。 省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發展光伏太陽能產業有獨特優勢,“例如說,四川電力的水火比例是2:8,即80%是水電,如果用水電做多晶硅,成本會很低,現在的電價能讓多晶硅企業盈利。”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認為,多晶硅并不是一個高耗能產業,“現在生產一個G瓦的組建,從沙子到多晶硅,到太陽能組建,在國內很多地方,一年基本上可以回收所有的全部電力消耗。”劉漢元看好四川的光伏太陽能產業前景,“水電優勢完全可以變成產業優勢,希望相關部委能給予支持。” 道康寧(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預測,雖然短期內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但光伏產業需求依然存在,行情長期來說看漲,國內光伏應用方向還是應在西部大型光伏電站,“青海、內蒙古等地地廣人稀,傳統發電條件不好,正是光伏發電的市場。川內甘孜等地方的自然條件和青海類似,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危中有機,跨國公司從未停下進軍西部的步伐。8月16日,世界最大光伏材料生產企業杜邦公司在成都設立分公司,并宣布與天威集團在新能源和輸變電行業領域加強合作。杜邦全球執行副總裁馬維諾認為,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看明天的太陽能產業,“幾年前多晶硅的轉化率只有12%,而目前轉化率已經達到18%甚至20%。光伏產業當前的困境,并不意味著行業停滯不前,未來無論是辦公大樓還是建筑表面,太陽能應用將無處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