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如果以2004年到2006年的平均值作為排放額度,這個平均值的90%作為無償分配的額度,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顯然是不合理的,而且也影響了我國的發展,在這一點上我們是不能接受的。解振華表示:“我們同意通過多邊的機制遵循氣候變化公約和芝加哥公約的原則,在國際航空組織這個平臺上找到一個妥善解決航空行業排放的方案。”
解振華介紹,在航空航海這個領域,完全可以通過節能提高能效解決減排問題。比如我們在長沙機場,對機場進行了節能改造,現在節能23%。在成都機場只是進行了一些簡單的改造,就節能10%。如果對航路進行優化,讓飛機在機場上不使用自備動力而利用機場的電等等,那節能效果是非常明顯的。所以主張在這個領域,采取多種措施實現這個行業的減排,而不單是通過稅或者是交易的辦法來解決。
中國太陽能開發潛力大
市場總量將達450億元
目前全球光伏發電已經超過40GW,歐洲光伏發電的增長已經超過了風電,光伏發電已經成為僅次于水電、風電的第三大可再生能源發展電源。《綠皮書》指出,中國太陽能資源總量大,未來開發潛力大。未來的投資熱點將會是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聚光太陽能(CPV)以及聚光光熱發電。
《綠皮書》表示,從資源總量的角度而言,中國絕大部分地區都適合太陽能的開發利用。西藏南部和青海格爾木地區是中國水平面總輻射的兩個高值中心,重慶地區是中國水平面總輻射的低值中心。就各省(區、市)的水平面太陽能資源理論總量而言,新疆最多,達到2855.23億千瓦;就單位面積年總量而言,則是西藏最高,為1885.50千瓦時/平方米。
2011年國際能源署發布了聚光型太陽能熱發電(CSP)發展路線圖,預計到2050年CSP能夠滿足全球11.3%的電力需求,潛在產業規模約為3.2萬億美元。據統計,2015年前,中國的太陽能熱發電裝機容量將達3000兆瓦左右的規模,按照光伏系統可比成本計算,市場總量將達450億元。
作者: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