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廠區冷清
周華口中仍在籌建階段的海安吉陽項目,一度頗受地方重視。
2010年3月,海安經濟開發區為北京恒基偉業投資的1600MW超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片生產項目、北京中聯科偉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太陽能電池生產線設備制造及TFT生產項目舉行了奠基儀式。
資料顯示,中聯科偉達是孫良欣掌控下的另一家公司,由國內多家半導體設備及清洗設備領域企業于2004年共同發起成立。2007年,軟銀賽富基金向其投資2500萬美元。軟銀賽富閆炎近日向記者證實,目前仍未退出。
當時的宣傳材料稱,該1600MW超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片生產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年產值將達160億元、稅收10億元、新增就業崗位10000個。而中聯科偉達太陽能電池生產線設備制造及TFT生產項目總投資10億元,用地150畝,建設40條生產線,預計在2010年7月份投產試運行。項目建成達產后,可新增年產值20億元。稅收3000萬元。
但當 記者于2012年11月來到海安吉陽廠區,車間大門緊鎖,找保安開門進去,發現里面光線昏暗,空無一人,桌椅散亂,三條生產線均未開動,布滿了灰塵。廠區內的幾幢辦公樓里,也沒發現有人上班,空空蕩蕩。樓前,雜草叢生。
“目前項目還處于籌建階段,由于大環境不佳,因此沒有投產,也沒有工人上班。”周華說。
政府:全產業鏈的誘惑
海安吉陽工商資料顯示,公司注冊資本8000萬元。原股東為北京恒基偉業和順福達電子科技(惠州)有限公司,雙方各占50%股權。此后,歷經多次股權轉讓,隨著張征宇向新余吉陽投資有限公司轉讓了于該項目中所持的全部股份,海安吉陽新能源公司成為吉陽投資的全資子公司。
“北京恒基偉業在行情還沒有走下坡路的時候就退出了。”周華告訴記者,但他以“剛到公司不知情”為由,拒絕透露北京恒基偉業撤出的原因。
項目的發展顯然并不如預期。“主要是受到宏觀形勢不景氣的影響,我們也和孫良欣多次接觸,目前投資規模肯定會縮減,至大約數百兆瓦的產能。”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周宗泉說。
“當初希望由中聯科偉達生產設備,北京恒基偉業生產超薄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片,由此才提出形成從設備到生產的完整產業鏈。”海安縣科技局知情人士向記者回憶。
作者: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