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區的“龍頭”
從全國范圍來看,恒基偉業在河南寶豐縣的光伏投資,起步較早。
早前吃了數十年“煤炭飯”的寶豐,意欲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重塑新型工業體系。
這樣的發展愿景,生發于2009年前后。當時恰逢光伏行業一片“燦爛”,“那時如果投產之后,一年就能賺一個廠,太陽能電池片每片能賣二三十元。”
寶豐縣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管委會負責人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們準備做產業集聚區的時候,就想選擇一些科技含量高,但不需要太多工業基礎的東西。剛好那個時候光伏是最熱的時候,并且全國到處開花,不需要有好的科技基礎,有投資就能跟上,關鍵是買好的設備就好。”
在寶豐管委會負責招商的人看來,恒基偉業一直就如一個潛伏者,“不顯山不露水,很少宣傳,我們看中這家企業,是因為它是做商務通出身,也算知名。”
而且,處在起步階段的寶豐縣產業集聚區,“急需引進一個知名的企業來帶動,以此形成產業的內聚合力。”
最終達成的“聯姻”結果是,恒基偉業800兆瓦太陽能電池片生產項目落地,主要以生產晶硅太陽能電池為核心,同時以太陽能光伏系列產品為主導產業,屬新能源及節能環保項目。項目占地500畝,計劃4年內投資15億元建設20條國內最先進的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線,產能為800兆瓦,其中一期工程建成4條生產線,產能為160兆瓦。
投產日期確定為2011年9月。“項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60億至80億元,實現稅收5億元。”
恒基偉業對該項目的定位是,“中原地區最大的晶硅太陽能生產基地……把該項目建成國內領先,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光伏產業基地。”
短暫的“蜜月期”
為了“迎娶”這位名聲在外的光伏 “大腕”,寶豐當地做足了準備,“政府非常支持,一路開綠燈。”寶豐管委會一位官員稱。
項目落地初始,恒基偉業僅派過來一名負責人和兩名工程師,為了解決人員的緊張狀況,“縣產業集聚區組織專業班子,協助項目前期的基礎建設。”
據了解,在企業注冊資金到賬后,寶豐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實施全程代辦,協調各職能部門,4天就完成工商注冊、稅務登記、代碼證書、銀行開戶等全部企業設立手續。
當時,北京恒基偉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也稱,“從注冊成立公司開始,凡與行政審批有關的,包括項目審批、環評、備案等一切手續,都由產業集聚區全程代辦。”最終使公司與當地農民“零接觸”,與行政部門“零接觸”,放心推進項目建設。
作者: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責任編輯: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