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遇到的困難,只是發展中的一些波動。”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吳達成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這種波動主要是產能過剩造成的,與太陽能技術本身沒有關系,所以往后仍然會有不小的潛力。
從裝機容量上看,市場前景將十分樂觀。來自歐盟和美國的預測數字顯示,2050年歐盟裝機光伏為9億千瓦、美國為6億千瓦。而中國的目標是在2030年達到10億千瓦,這將帶來巨大的產業機遇。
政府扶持光伏行業出臺的眾多組合拳,對光伏行業的發展有無效果呢?對此某光伏行業公司中高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短期內看不到效果,但對光伏行業長遠發展肯定有不小的影響。”
“我覺得政府在協同組織對光伏企業的援助重組方面做得比較好,目前全行業都亟需整合。未來大魚吃小魚后,可能會有一兩匹黑馬。”廣東某大型券商一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由商務部、國家能源局等多部委聯合36家銀行在保定召開的關于商討光伏發展方向的會議上,達成了“優勝劣汰,讓活得好的企業活得更好”的共識。
巧合的是,11月19日,臺灣新日光能源公司公開收購旺能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收購完成后雙方的光伏電池、模組等業務將予以整合,并成為我國臺灣地區最大的太陽能公司,年產能在2GW左右。受此影響,兩家公司股價當天均快速漲停。
新日光公司高層指出,臺灣未來還可能有其他光伏行業的并購案出現,未來將只剩下幾個大廠。新日光財務總監許嘉成認為,隨著競爭者陸續推出,全球有效產能將逐步下降,在明年需求有望持續增長的情況下,供需將趨于平衡。
重點公司
結構性機會可期 具核心競爭力公司將率先受益
在政策的扶持下,光伏業個股能否迎來生機?
對此國泰君安分析師侯文濤認為,“目前光伏相關個股的受益邏輯均不夠強,銷售低迷和經營困難仍是企業未來的主流狀態。總體來看救市政策對行業的拉動作用需在中長期體現,雖受益邏輯不夠強烈,但分布式預期之下的結構性機會仍然存在。”
他認為,國內的光伏激勵制度正越來越接近成熟的歐洲模式,在市場格局上也有同樣的趨勢,國內的屋頂市場將有高速增長。樂觀的預期下,金太陽工程和分布式示范項目將可貢獻5~8GW/年的安裝量,成長迅速。
侯文濤同時理智地看到,“基于現有的政策和市場展望,國內的分布式啟動難以充分對沖出口預期的下降,也難以支持國內30GW的產能規模。因此國內的分布式光伏項目并不能挽救整個光伏產業,但市場格局的變化將對需求結構造成一些影響,可能帶來局部的投資機會。”
在政策背景下,業內一些投資機構認為,雖然整個行業短期內很難出現大機會,但中長期來看,有政策支持和有核心競爭力的光伏上市公司將會率先受益。
隆基股份
受益“屋頂項目”
與眾多光伏行業的上市公司一樣,隆基股份(601012,收盤價6.48元)三季報業績不見好轉。
該公司是國內主要的單晶硅產品制造商,為光伏和半導體產業提供單晶硅產品。國家電網公布《分布式光伏并網意見》后,國內分布式光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