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傍晚時分,英利三期的南門口出現一個小型市集,賣的蔬菜和肉都是由英利旗下的企業供應。
光伏組件制造是英利的主業,系統集成和電站運維是英利的新業務,而除此之外,英利還涉足橄欖油、養殖、房地產、物流、服裝、酒店等領域。雖然比例不大,但作為光伏產業巨頭,
多面英利
苗連生認為,離老百姓吃穿住用行越近的生意越值得做,而且還想農業板塊做大。在他的規劃里,英利將會在光伏產業、飛輪儲能、商貿物流、產業配套、金融服務、綠色農業六個方向發展。王亦逾表示,這些板塊的投入、產出都不大,未來新能源仍將是英利的主業。
但即便是對光伏組件,苗連生仍是希望讓這種產品能成為老百姓的日常消費品,組件價格下降不足以實現這個想法,英利在做渠道上的準備。“我們正在研究網購。”王亦逾對本報記者說,“任何與老百姓生活直接掛鉤的產品,離開網絡都不行。”負責此項工作的是英利集團內部的IT部門,研究剛剛啟動。
在英利多年來的投資中,六九硅業是爭議最大的一個。六九硅業是苗連生確立行業話語權的關鍵。為了給項目融資,苗連生曾冒著巨大的風險抵押了個人股權。與他其它的決策一樣,這次投資也招來了業界質疑。
六九硅業一期工程3000噸的產能,投資約25億元,于2010年8月5日宣布投產。但投產不久后,國際多晶硅價格暴跌,苗連生預期中六九硅業的成本優勢已不再。在2011年財報中,六九硅業被英利處理成一個長期的資產減值項目,減值22.75億元。
王亦逾表示,現在市場價格這么低,英利已沒有投資硅料的動力。
英利另一項引人關注的投資是飛輪儲能技術。儲能技術有利于光伏發電平滑入網,可以解決新能源發電并網難題,從而擴大光伏組件的市場,這是英利在行業困難時期投資儲能技術的商業動機。而飛輪儲能是儲能技術中的一種,在全球還處在研發階段。苗連生在初見該項技術負責人時則稱,只要能打敗洋人,英利出資支持。
2011年英利成立了北京奇峰聚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國家863計劃”高性能物理儲能項目中承擔了磁懸浮儲能飛輪技術研究課題研究工作。不久前英利宣布,已在20千瓦時磁懸浮儲能飛輪磁軸承、輪體結構、控制線路改進等技術研發實現突破。
儲能行業專家對本報記者介紹,飛輪儲能是主流儲能技術之一,優點是可以短時間充放電,缺點是能耗高。目前儲能技術的種類較多,彼此之間也有一定的替代性,很難對未來哪種技術會在商業上取得成功做出判斷。“儲能行業的前景非常好,但具體技術的前景不好說。”
英利今年6月份表示,到2015年,英利計劃投入十幾個億,生產45萬臺飛輪儲能電池設備。那時,市場才會對這次投資成功與否給出答案。
作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任編輯: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