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不到位,我認為也是由于中國實在太大,估計得過幾年時間才能配套成熟。日本同樣如此,今年3月份就出臺了光伏應用補貼政策,但現在拿到補貼的很少,政策總有滯后性。
我們估計,1-2年后,現在的可再生能源附加將由8厘錢/度繼續上調。
東方早報:昱輝陽光今年計劃在國內完成150兆瓦的地面電站?
李仙壽:今年項目能完成大概70兆瓦,我們原來目標定得很大,現在要適當控制,具備條件就做,不具備條件的,我們寧愿放棄。明年可能會做這么多。
不去做電站,就不知道電站是怎么回事,所以我們也不會放棄。我們在各個市場都爭取占10%的市場份額,循序漸進。其實做電站是個很復雜的事情,資金周轉很慢,從報批、核準、建設、發電,沒有八九個月時間做不下來,這么多時間錢放在那里,壓力很大,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去調整。
東方早報:昱輝陽光現在一年的研發經費是多少?
李仙壽:一年有2000萬-3000萬美元的投入。
以前說昱輝是個硅片公司,我們現在提了個新說法——全球領先的組件企業。今年營收之所以不降,很大原因就是介入了組件領域。明年還會進一步介入系統集成,今年已推出了微型逆變器,明年會推出小型儲能系統。
我們還準備向大型儲能系統發展,包括離網(不接入大電網)系統等;要做系統集成的公司,組件、逆變器、支架一體化,消費者自己就可以安裝。
集成的系統很多東西沒有好好去做,比如光伏發電后,系統效率才85%多一點,其實至少要做到90%多。我估計未來會做到95%。這涉及整個系統的匹配是否完善,比如說白天太陽角度在變化,就需要跟蹤技術。一年四季溫差很大,理論上講,組件溫度每上升一攝氏度,組件效率值就會下降4%。如何保證溫度不上升,這是個難題。如果解決,就意味著發電成本下降。發電效率上去了,未來會有30%左右的發電成本降低空間。現在發電成本已經達到每度電6-7毛錢,再下降30%,就具備與傳統能源競爭的條件了。現在歐美國家,裝配太陽能人工費很貴,所以開發一個即插即用的系統,就能節省成本。
另外,現在全球很多偏遠地區還在用柴油、天然氣發電,總體規模大致在600吉瓦。這些技術的發電成本大約每度電2元,主要集中在南美,這很不合理。如果未來大規模使用清潔能源代替柴油發電,這個市場空間很大,我們也在開發新的產品,尤其是離網系統、大型的集成系統,來占領這個市場。
作者: 來源: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