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三次推遲后,美國商務部于3月20日公布了對中國光伏產品反補貼調查的初裁結果,中國業內普遍認為初裁結果好于預期。
2011年10月19日,德國太陽能公司SolarWorld美國分公司,聯合其他6家美國光伏企業,向美國商務部正式提出申請,對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產品進行“雙反”(反補貼、反傾銷)調查。2011年11月8日,美國商務部正式立案;12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初裁認定中國光伏產品對美國造成了產業損害。此后,美國商務部先后3次推遲調查結果的發布。
根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初裁結果,認定中國相關企業接受了來自政府的2.9%到4.73%的出口補貼。因此將對從無錫尚德、天合光能和中國其他太陽能公司進口的產品分別征收2.9%、4.73%和3.59%的反補貼稅。此前,SolarWorld和其他6家美國光伏企業要求美國向從中國進口的光伏產品征收100%關稅;外界預計會征收20%~100%關稅,比較樂觀的看法也有10%~15%。
2011年以來,中美兩國光伏產業間時有糾紛,利益沖突是主要原因。在產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美國光伏企業還不得不面對有規模、成本、技術優勢的中國競爭者,舉步維艱。
2011年,美國有三家光伏企業倒閉。基于對國際競爭力的擔憂,美國一些光伏企業開始用貿易保護手段來自保并遏制中國光伏企業。2011年10月,美國西屋太陽能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希望調查中國光伏企業阿特斯陽光電力的專利侵權。
據介紹,被訴的兩個專利只是太陽能設備配件中的安裝零部件,阿特斯陽光電力只是把常規組件的邊框略作改變以適用這種安裝部件,對轉換效率等并無影響。為了保護本國的民族產業,美國政府也傾向于采取貿易保護措施。金融危機后,美國政府一直將清潔能源技術視作重振經濟競爭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