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我國對新能源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新能源并網環境得以實質性改善后,業內對分布式能源發展前景與應用的討論也日益激烈,其中,如何建立現代電力體制與啟動國內智能微網建設漸成關注熱點。近日,在國家能源局與能源基金會召開的“分布式智能微電網的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副所長許洪華透露,一
新能源發展造就巨大市場
新能源應用大規模應用市場的啟動在即,各省對智能微網嘗試性建設的熱情高漲。盡管國內市場目前仍面臨電力體制改革進展緩慢的問題,但地方政府試水智能微網建設的熱情依舊不退。也正是通過政府、行業、企業多方努力,目前,國內智能微電網建設已經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進展。
以剛剛建成、年底準備投產運營的新疆吐魯番新能源城市微電網示范項目為例,這一項目在獲得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和國家電監會三部委的聯合批復下得以順利開展,不僅是我國首個大型微電網示范工程,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涉及用戶范圍最廣、技術整合最全面的微電網項目。目前,該項目裝機容量13.4兆瓦,可以為吐魯番新區7千余戶家庭、2萬多居民提供優質電能,同時實現利用鋪設在建筑屋頂的光伏組件發電并直接供給用戶、汽車充電站,富余電量上地區電網;在光伏發電電量不足時,由地區電網向微電網用戶供電。該項目對我國啟動智能微網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在結合光伏、儲能、用戶和高級控制理念和建設運營方式的基礎上,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借鑒。
另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微網項目落戶中新天津生態城。生態城的智能微網系統以30千瓦光伏發電和6千瓦風力發電作為分布式電源,采用15千瓦×4小時的鋰離子電池作為儲能設施,以照明和電動汽車充電樁等15千瓦負荷作為微網負荷,配以監控設備也構成了低壓交流智能微網。根據中新天津生態城總體規劃要求,該項目區域內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將不低于20%,該項目的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及生物質能發電三種可再生能源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75兆瓦,建成后,預計年發電量為3.9億千瓦時左右,可以滿足約13萬戶普通家庭的用電需求。
對此,許洪華說:“當前我國面臨著供電緊張與節能減排巨大壓力,這為智能微網建設創造了發展機遇,同時光伏、風電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也為智能微網建設提供了前提條件;隨著智能電網及未來電力市場的演進以及可再生能源發電激勵政策的實施與完善,不僅為智能微網建設打開了市場空間,也為其提供了政策準備。目前,從實際效果來看,新能源微網示范工程對提高供電質量起到很大作用,降低電網損耗的同時也可實現多能互補、梯級利用,未來市場前景將非常廣闊。”
作者: 來源:中國能源報
責任編輯: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