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來,當美國商務部最終裁定對中國光伏產品實行“雙反”,歐盟委員會對中國的光伏電池產品的反補貼調查也正式發起,使得中國原本平穩發展的光伏市場掉進了前所未有的“冰窟窿”。大連市經信委副主任唐忠德認為,“大連光伏產業沒有走南方一些地區以多晶硅產品為主的模式,所以受 雙反 影響不大。”從長遠來看,通過此次事件帶來的產業結構升級與調整,或將把我國光伏光電產業帶到一個全新的領域。
尋找新市場
唐忠德在分析大連目前形勢時指出,綠色照明、節能減排的時代已經到來,預計在2013年會掀起一個新高潮,如何推廣技術在這個時代的大規模應用,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工作。
大連擁有半導體照明企業30多家,獲得近百項國家專利,并形成以路明科技、九久光電、世紀長城和德豪光電四大企業為龍頭的光電產業。
大連皿能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是大連唯一一家具有專業太陽能光伏產品生產線的企業,面對歐美打壓的不利大環境,努力降低成本的同時,開始尋找新的市場。皿能光電常務副總經理劉志宏表示:“目前我們正在與孟加拉合作,雖然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訂單沒有歐美市場多,但出口的都是成品的集成系統,所以利潤還是相當可觀的。并且在光伏產品的出口過程中也帶動了其他產品的銷量,實現了產品最大附加值。”
在貨運現場,《中國經營報》記者看到運往孟加拉的2個小型集裝箱。劉志宏說,如果每年能接到5份這樣的訂單,就足夠維持企業運營。
大連另外一家作為產品集成商的大連百拓新能源,也已經把目光轉向了太陽能使用非常廣泛的日本。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日本政府對于電價補貼有比較完善的政策,在日本建一座2兆瓦的電站,成本約在1500萬元人民幣,企業投入占其中的7%左右,排除一些不可預見性因素,企業1年就可以收回成本,之后每年利潤會是300萬元人民幣。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太陽能技術促進轉讓中心主任喜文華也表示:“我們可以把市場重心轉向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太陽能產品在非洲等發展中國家非常受歡迎。”
作為大連市為數不多的開發太陽能光熱的企業,大連宏海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已經早早瞄向了西班牙、巴西、泰國等太陽能使用頻繁的國際市場,并且目前已于鄂爾多斯成功建立了全中國最大的一家碟式斯特林太陽能電站。
宏海新能源負責人告訴記者,“ 十二五 期間,政府對光熱產業做了重點鼓勵,這對我們很有利,下一步我們要在全國多個網點建立碟式斯特林電站,預計每個電站應用斯特林發電設備30000臺。我們企業正逐步由科技研發型向產業生產型轉變。”
借勢發展
“雖然目前形勢嚴峻,但對于產業未來的發展,我們信心百倍。為了避免給企業造成一個 畫餅充饑 的概念政策,我們會盡快落實一些扶植計劃。”唐忠德指出,制定和落實相關政策和措施已經刻不容緩,經信委將會呼吁大連市成立半導體照明小組并發展產業聯盟,同時實施鼓勵政策、制定技術標準,為企業“多刃”發展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