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政府補貼和國外市場,極速發展的光伏產業走到了崩潰的邊緣。眼下,到了不得不思考出路的時候了。
兩年前,光伏企業還是政府和投資者眼中的寵兒。如今,它們有些卻成為了等待政府救助的對象。
曾經的光伏巨頭——尚德、賽維LDK等深陷經營危機,瀕臨破產,而這只是光伏產業的冰山一角。伴隨著歐債危機,整個產業內部積聚的矛盾開始逐個爆發。以歐美為首的針對中國企業實施的“反傾銷、反補貼”政策,更令國內光伏產業雪上加霜。
好消息是,政府及相關部門相繼出臺相關政策扶持光伏產業發展。9月,國家能源局接連發布《太陽能發電“十二五”規劃》和《關于申報分布式光伏發電規;瘧檬痉秴^的通知》。10月26日,國家電網[微博]正式發布《國家電網關于大力支持光伏發電并網工作的意見》。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光伏企業發展的信心。
與此同時,光伏產業整合的大幕已悄然開啟,而且在一些企業的并購整合中,更出現了政府的身影。10月,江西恒瑞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江西恒瑞)以2300萬美元購買賽維LDK19.9%的股份。其中,江西省新余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持有江西恒瑞40%股權。
不過,這也讓業內人士擔心,光伏產業或將是另一個“國進民退”的例子,前景堪憂。 在與《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的對話中,洛陽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教授級高工嚴大洲認為,光伏產業正處于從政府支持轉向市場驅動發展的過程中,啟動國內市場是最有效的自救方式,但這仍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和推動。
轉向市場
李強強:2008年以來,政府一直扶持光伏產業,將其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光伏產業應該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現在的情況很不樂觀。為什么會出現越扶持越衰落的現象?
嚴大洲:從國家戰略上看,大力發展光伏產業是正確的。它屬于國家能源戰略的一部分,而能源戰略是未來國家長久、穩定發展的最根本性戰略,尤其是清潔能源。光伏是清潔能源里最有前景的。所以國家發展光伏產業是正確的,政府的支持也非常必要。世界上各發達國家都是這樣做的,與美國、德國比較,中國政府對多晶硅和光伏生產的補貼是最少的。
光伏產業出現當下的困局,有外因也有內因。2008年至今,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的影響深遠,全球經濟步入下行通道,導致依靠政府支持的光伏產業失去資金支持,尤其是中國光伏產品銷售的還以歐美市場為主,生存就更加困難。
今年,全球幾個大的經濟體處于政府交替之際,尤其一些發達國家為謀求政治利益不惜打壓、犧牲產業。美國自知對中國光伏企業實施“雙反”是兩敗俱傷的事情,但為了政治需要,也要把光伏產業作為打壓重點。
作者:丁玲 來源:中國經濟和信息化
責任編輯: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