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媒體的評論外,企業之間爾虞我詐,相互壓價,競相攻擊,這種兄弟鬩墻的做法,更加讓人不解。墻倒眾人推,這是國人的劣根性的典型表現。這個劣根性,不僅媒體有之,技術專家有之,財經分析專家有之,投資者有之,企業家有之,甚至普通從業人員也有之。面對別人的困難,隔岸觀火,指指點點,冷嘲熱諷,殊不知,這困難終究有一天自己也會遇到,隔岸的火很快就燒到了自己,而那些媒體、財經分析的人員,自己的飯碗就是靠這些產業才有的,產業都黃了,媒體、證券、金融上哪里賺錢去?
墻倒眾人推,眾人被墻埋。后半句是前半句的必然結果,這個明擺的道理,似乎大多數人都看不透,或者大家都認為自己夠運氣,能夠躲開。
2012回眸之三:政府還是有高人的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光伏界不是所有人都那么浮淺,還是有一些人在跌宕起伏的大潮中,始終扎穩腳跟,不隨大流,進行著冷靜的思考,而不是見風使舵。
2012年十月份以后,中國政府接二連三的政策出臺了。如果僅僅是光伏的政策出臺,并不一定值得慶幸。但今年的政策與往年不同,穩而準,當然狠勁還沒出來,但絕對值得期待。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建立簡捷高效的并網服務體系”,“積極開拓國內光伏應用市場,著力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根據資源條件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完善中央財政資金支持光伏發展的機制”,“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加強行業自律,引導產業健康發展。”以上舉措,較之以前的“金屋頂”、“金太陽”、“一元一度電”等傻大黑粗的政策,不僅命中率高,直擊光伏產業命門,而且,招招都是妙招,準確而有效。
十二五規劃末期的光伏裝機目標,從5GW,10GW,15GW,21GW,到40GW,雖然給人朝令夕改的印象,但值得慶幸的是,畢竟是不斷向正確的方向調整,數字也越來越真實、合理。所謂目標,就是要讓人跳一跳才夠得到的,如果我國發改委制定的2015年的目標,到2013年就實現了,那不成了天大的笑話了?
接近年底,行業媒體的文章也越來越有水準,對產業的透視漸深漸遠,技術發展分析漸趨準確,這些,大概是在出了這么多問題后,高價買來的教訓吧。
當然,還是有些跳梁小丑在權威媒體上大放厥詞,什么“薄膜是替代晶硅的下一代先進技術”了,什么“光伏材料污染嚴重,會帶來負面影響”了,“光伏發電不具備經濟可行性”了,等等。小小寰球,幾個蒼蠅嗡嗡叫,不可避免,也無關大局。“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同時,也一樣會有很多不是“才人”的人跟著出來的,這是自然的科學規律。
每個偉大的產業都是從脆弱的幼苗成長起來的。對一個新興行業,因其暫時未占主流就予以打壓、唱衰,是絕對錯誤的;所以中國有句俗話說,“莫欺少年窮”,就是這個道理。但反之,對光伏一味吹捧,無限抬高,也是一種危害,是“捧殺”。例如,現在有人說“光伏很快就要全面取代火電”,這就是一個欲速不達、拔苗助長的夢話。
2013靜思之一:化石能源依然會在
進入2013年,這個從2012年的“世界末日”后獲得新生的第一個年頭,中國的光伏界需要所有的人冷靜下來,到清靜的所在,斟水沏茶,拋開雜念,讓自己紛亂的內心安定下來。現在,是該認真思考的時候了。
煤炭,石油,天然氣,不論其儲量的爭議有多大,不論其造成的污染是否存在,有一點是勿庸置疑的,就是,這些化石能源,是有限的。至于世界上的化石能源能用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