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目前我國各類光伏產品市場多數在歐洲,此番調查將導致光伏玻璃海外市場萎縮,這對我國整個光伏產業鏈上的企業產生“連環”影響。
不過,就各界猜測的上述兩項反傾銷調查是否存在關聯時,歐盟則在公告中聲稱,此項反傾銷調查與對華光伏電池及組件的同類調查“沒有直接關系”,“是一項涉及清晰的獨立產品的單獨調查”。
對此,業內分析人士則認為,從數據上來看,2012 年整個歐盟光伏玻璃的市場總額不到2 億歐元, 即使中國產品份額占到27%, 也不過5400萬歐元, 并不會對中國外貿產生實質性的影響,調查實際上反映出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的決心。
曾在今年2月份就中歐經貿關系問題赴歐進行工作溝通的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崇泉在“兩會”上表示,和歐盟的光伏、無線電信設備等產品的貿易爭端都在談,雙方很積極。但他表示,因為有保密協定,溝通細節不便透露。
據中國機電商會信息,3 月8 日,該商會將率領天合、英利、尚德、晶澳等9 家光伏企業參加在歐洲舉行的光伏產業聽證會,將對歐盟提出的產業損害問題進行積極抗辯。
該商會法律部主任陳惠清認為,歐委會在企業清單中有意隱瞞和縮小了光伏產業的企業數量和總產量,這導致申訴企業的光伏產量占整個歐盟光伏產量的比例沒能達到法律規定的25%。
兩條腿走路
NPD Solarbuzz 發布的報告顯示,盡管受下調補貼等措施影響,歐盟市場需求占全球市場整體的份額有所下降,但比例仍在60% 以上。
機電商會的統計則顯示,2012 年全年,我國太陽能光伏產品對歐洲出口額為111.9 億美元,同比下降45.1%。而我國對東盟和非洲光伏產品出口則出現增長,增幅分別為22.1% 和10.9%。
陳惠清介紹說,自從案子預警和立案調查以來,很多企業紛紛尋找出路,比如到亞洲、非洲、南美洲等,且步伐很大,這在一定程度上能減緩我國對歐盟市場的依賴性。
NPD Solarbuzz 高級分析師Michael Barker 預測,2013 年光伏產業將加速全球化,拉美、中東和非洲、新興亞太市場等地區的需求將持續增長。但這些地區存在的諸多不確定性,將影響可再生能源的應用速度以及2013 年光伏市場的最終規模。
除了發力新興市場外,中國企業的其他應對之路,還包括通過收購或者與歐洲廠商合作以維持市場進入的能力。“但這樣一來,可能將更加堅定歐盟對中國實施‘雙反’的決心。因為通過這種方式,將使一些歐洲本土廠商得以繼續生存,甚至可能會引發其他國家的效仿。”分析人士認為。(張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