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電煤改革之后,對國電集團有什么影響?
朱永芃:我倒覺得影響挺好,我認為,今年煤炭大幅上漲趨勢不一定能出現。煤炭價格多年連續大幅上升的局勢得到了遏制,煤炭的供求關系開始逆轉。多年壓在我們身上的大山,總算移走了。盡管國電集團去年仍有40%的火電在虧損,但火電業務第一次總體上開始扭虧,這改變了連續五年來煤炭年年大幅上漲、火電年年嚴重虧損的局面。我對我們的經營狀況,自己還是樂觀的,我寄希望于煤炭再也不要大幅度漲價了。所以過去我開玩笑說,只要煤價不漲,我們就可以盈利了。但考慮到,我們火電的利潤幾乎是零,還是很悲哀的。但是,從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角度來看,我覺得電價還應該再調一調,讓我們火電能夠有合理的回報。
記者: 從今年1月1日起,全國施行每千瓦時補貼八厘錢脫硝電價補貼。但不少發電企業提出,這一補貼標準偏低。您怎么看?
朱永芃:不同煤質、不同季度、不同地域,脫硝的成本都不一樣,不過根據我們的測算,目前的標準低于我們的脫硝成本。我建議,國家可以考慮將標準提高到每千瓦時一分五,甚至一分八。盡管目前脫硝電價補貼力度不夠,我們面臨的壓力很大,但國家要求的脫硝任務,作為央企我們一定要完成,克服困難也要完成。
記者:在國電的發電結構里面,目前清潔能源發電占多大比例?從能源結構轉型的角度來看,國電有什么規劃目標?
朱永芃:目前,我們還是以火電為主,占了70%多,水電占總裝機容量的10%左右,風電10%左右,兩項合起來22%。我希望,到2015年,這一比例能達到30-32%,2020年能達到40%以上。
記者:風電“棄風”嚴重。根據有關統計,2012年我國棄風限電超過200億度,經濟損失超100億元。您認為原因何在?國電的棄風比例大概有多少?
朱永芃:我認為,原因是多方面的:分地區電源裝機相對于用電負荷嚴重過剩,當地無法全部消納;電網投資不足,建設滯后,送出能力較弱,局部出現“卡脖子”;風機并網技術水平不高,風電布局很不均衡;在現行電力調度管理方式影響下,為平衡火電、熱電等多方利益關系,部分風電也參與了系統調峰。
國電集團的風電裝機保持著很高的速度和很大的規模,每年差不多新增200萬到300萬千瓦的裝機規模,去年我們的整體裝機規模達到了1500萬千瓦?上У氖,棄風限電對我們影響很大,我也提出一個關于鼓勵風電發展方面的提案。就我們來說,在三北地區,我們的棄風比例達到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