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發展戰略
在理念導向上,倡導人與自然生態的和諧共生理念,以人為本,以維護城鄉生態安全、降低碳排放為立足點,倡導因地制宜的理念,優先利用當地的可再生能源和資源,充分利用通風、采光等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發展綠色建筑,倡導全生命周期理念,全面考慮建筑材料生產、運輸、施工、運行及報廢等全生命周期內的綜合性能。在目標選取上,發展綠色建筑與發展綠色生態城區同步,促進技術進步與推動產業發展同步,政策標準形成與推進過程同步。在推進策略上,堅持先管住增量后改善存量,先政府帶頭后市場推進,先保障低收入人群后考慮其他群體,先規劃城區后設計建筑的思路。
(四) 發展路徑
一是規模化推進。根據各地區氣候、資源、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同特點,因地制宜地進行綠色生態城區規劃和建設,逐步推動先行地區和新建園區(學校、醫院、文化等園區)的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推進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
二是新舊結合推進。將新建區域和舊城更新作為規模化推進綠色建筑的重要手段。新建區域的建設注重將綠色建筑的單項技術發展延伸至能源、交通、環境、建筑、景觀等多項技術的集成化創新,實現區域資源效率的整體提升。舊城更新應在合理規劃的基礎上,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統籌規劃進行老舊小區環境整治;老舊基礎設施更新改造;老舊建筑的抗震及節能改造。
三是梯度化推進。充分發揮東部沿海地區資金充足、產業成熟的有利條件,優先試點強制推廣綠色建筑,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中部地區結合自身條件,劃分重點區域發展綠色建筑。西部地區擴大單體建筑示范規模,逐步向規模化推進綠色建筑過渡。
四是市場化、產業化推進。培育創新能力,突破關鍵技術,加快科技成果推廣應用,開發應用節能環保型建筑材料、裝備、技術與產品,限制和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產品,大力推廣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綜合應用,培育綠色服務產業,形成高效合理的綠色建筑產業鏈,推進綠色建筑產業化發展。在推動力方面,由政府引導逐步過渡到市場推動,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提升企業的發展活力,加大市場主體的融資力度,推進綠色建筑市場化發展。
五是系統化推進。統籌規劃城鄉布局,結合城市和農村實際情況,在城鄉規劃、建設和更新改造中,因地制宜納入低碳、綠色和生態指標體系,嚴格保護耕地、水資源、生態與環境,改善城鄉用地、用能、用水、用材結構,促進城鄉建設模式轉型。
二、 重點任務
(一) 推進綠色生態城區建設
在自愿申請的基礎上,確定100個左右不小于1.5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區按照綠色生態城區的標準因地制宜進行規劃建設。并及時評估和總結,加快推廣。推進綠色生態城區的建設要切實從規劃、標準、政策、技術、能力等方面,加大力度,創新機制,全面推進。一是結合城鎮體系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制定綠色生態城區和綠色建筑發展規劃,因地制宜確定發展目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