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國光伏產業規模增長緩慢,產業逐步恢復理性發展。盡管我國多晶硅、硅片、電池及組件產量仍然位居世界首位,但增長幅度明顯下滑,甚至出現了負增長。2012年我國多晶硅產量約7.1萬噸,同比下降15.5%;多晶硅進口量約8.3萬噸,同比增長27.4%,進口額達到21億美元。硅片產能超過40GW,產量達到28GW,同比增長16.7%;組件產量23GW,同比增長9.5%,增幅比2011年下降90.5個百分點,全球占比達到61.8%,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盡管出口量有所增長,但全年太陽能電池出口額127.9億美元,同比下降43.6%。
光伏產業發展情況
(一)全球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概況
2012年,全球太陽能光伏產業總體上處于低速發展態勢。
1.多晶硅方面
2012年全球多晶硅產能達到40萬噸,產量達到23.4萬噸,與2011年的24萬噸相比,略有下滑,其中電子級多晶硅產量約為2.5萬噸,其余為太陽能級多晶硅。多晶硅價格快速下滑,降幅達到30%以上,至2012年年底,多晶硅現貨價格約為16美元/千克,低于行業多晶硅企業平均生產成本。受此影響,多數中小型多晶硅企業已停產,即使是仍在開工的企業也有不同程度的減產,行業整體陷入虧損狀態。多晶硅企業的擴產勢頭受到遏制,紛紛暫停或延緩擴產計劃。例如德國Wacker公司的美國工廠投產時間已推遲至2015年,韓國OCI公司已暫停P4和P5工廠的建設。降低成本和差異化發展成為當前的主流發展方向。
2012年,我國以近7.1萬噸的產量位居全球首位,美國以5.9萬噸位居第二,接下來的韓國、德國和日本產量分別為4.1萬噸、4萬噸和1.3萬噸,其中我國和韓國主要生產太陽能級多晶硅,日本主要供應電子級多晶硅,美國和德國則兼而有之。在產能方面,我國以19萬噸的產能位居全球第一,美國以近8.6萬噸的產能位居第二,韓國以5.7萬噸的產能位居第三,德國和日本約為5.5萬噸和1.9萬噸。從發展勢頭看,已逐漸形成中、美、韓、德四國鼎立局面,日本則側重于電子級多晶硅這一細分市場。
從企業發展角度看,全球產業集中度趨高。2012年,德國Wacker公司以3.8萬噸的產量位居全球首位,我國江蘇中能公司以3.7萬噸的產量位居次席,接下來韓國OCI、美國Hemlock和美國REC公司分別以3.3萬噸、3.1萬噸和2.1萬噸位居三到五位。前十家多晶硅企業產量已占全球總產量的79%,前四家多晶硅企業產能占全球的45%,產量則占全球的59.4%,與2011年相比,集中度提高了5個百分點。
2.電池/組件方面
2012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片產能超過70GW(含薄膜電池),同比增長11.1%,產量達到37.4GW,與2011年的35GW相比,同比增長6.3%。全球太陽能電池出貨量最大的前十家產量均達到GW量級。在電池種類上,晶體硅電池產量約為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