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件方面,全球產能達到70GW以上,產量達到37.2GW,同比增長5.4%。從區域分布看,中國依然是最大生產國,產量達到23GW,主要以晶體硅電池為主(占比達到98%),歐洲則以近4GW的產量位居第二(其中薄膜電池占比為20%),日本以約2.4GW產量位居第三(其中薄膜電池占比達到25%)。從產業集中度看,全球出貨量最大的前十家組件企業產量13.9GW,占總產量的38%,同比增長2個百分點。在這十家光伏企業中,中國占據6席,美國占據兩席,日本和韓國各占一席。其中中國英利以近2.3GW的產量位居第一,美國First Solar以1.9GW位居第二,尚德、天合和阿特斯分別以1.7GW、1.7GW和1.6GW分列三到五位。由于2012年并未實質性發生大規模的產業整合,產能階段性過剩較為嚴重,以及國際貿易環境惡化等原因,市場競爭加劇愈加激烈,2012年產品價格不斷下滑,組件價格從年初的近1美元/瓦下滑至年底的0.65美元/瓦,下滑幅度達到35%,產品售價已經低于產品的綜合成本(含制造、管理和財務成本),對光伏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巨大壓力。
3.應用市場
總體而言,2012年全球光伏產業發展面臨嚴重困難,市場增長缺乏動力。傳統裝機大國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大幅削減光伏補貼,歐洲光伏裝機市場近10年來首次出現下滑。但隨著新興光伏市場如中國、美國、日本、印度等的開始啟動,全球光伏裝機量仍較2011年有所增長,但增速出現明顯回落。2012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達到32.0GW,同比增長6.0%,增速比2011年回落約60個百分點,這也是近10年以來全球光伏裝機市場的最低增速。其中歐洲新增裝機量18.2GW,占全球新增裝機量的56.9%,占比比2011年下降約13個百分點。從裝機分布看,德國以7.6GW的裝機容量重回全球首位,但同比僅增長2%;而我國則以4.5GW的裝機容量上升至全球第二,同比增長66.7%;美國以3.3GW的裝機容量位居全球第三,同比增長78.6%;意大利則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