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產業省新能源對策課課長村上敬亮認為:“其主要原因在于電池板和電源調節器交貨延誤現象超過了預期。”許多發電運營商表示:“如果采用國產部件,等待1年時間是很常見的事情。”
由于價格下跌等原因,全球電池板廠商陷入苦戰,在這種形勢下,夏普公司和京瓷公司等日本國內企業似乎并不想大幅擴大產能。
另一方面,雖然海外進口產品增加,但并不能滿足日本國內迅速增長的需求。3月,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產企業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破產,日本某大型太陽能發電運營商稱,消息傳到日本后,“金融機構對使用中國產品的計劃敬而遠之的趨勢增強”。發電業務只有在確保長時間穩定發電的情況下才能經營下去。而目前在日本國內,海外產品在品質及保修等方面尚不能說已得到足夠的信任。
取得設備認證是為了轉售?
阻礙日本太陽能發電建設的并不僅僅是部件短缺問題。
“某客戶為了在自己公司的土地上開展太陽能發電業務而進行了設備認證申請,卻發現這塊土地已經由其他運營商取得了設備認證。”
開展太陽能發電咨詢業務的資源綜合系統公司高級研究員松川洋介紹了這樣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案例。部分手段惡劣的經紀企業可能會暗中策劃,將設備認證偽裝成“能夠以1千瓦42日元的價格售電的權利”,把“發電權”賣給土地所有人,或者進行轉售。經濟產業省通過調查還發現,甚至有3家運營商針對同一塊土地提出設備認證申請等情況。如果未經土地所有者同意,即使擅自取得了設備認證,也是不可能進行建設的。經濟產業省從2012年12月起,開始要求申請時提交確保發電站用地的證明文件。
雖然“擅自借用”他人土地非常荒謬,但這并不表示用地及開發中介業務本身有問題。中介業務的確可以提高不動產開發效率。不過,資源源綜合系統高級研究員松川表示,由于以往一直被忽視的一些空地突然受到關注等原因,“在中介項目中,最終難以進行發電的項目比比皆是”。
日本軟銀公司旗下從事發電業務的SB能源公司目前正在廣泛征集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用地。藤井宏明副社長透露:“雖然近1年時間內接到了1200個項目,但6成因為土地相關問題而不得不放棄。”其中,有些項目雖已經通過了設備認證,但由于地基松軟、土地平整及施工費用較多、距離輸電線較遠等原因而不能使用,而且還有許多土地原本是農業用地,不能轉用于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