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有的住宅怎么辦?基利普博士認為,整修舊房屋能對住宅能耗需求控制產生最大影響。
并非所有房屋都適合采用最高規格的節能措施,例如用管道輸送空氣以避免不必要的環境熱能散失。
即便如此,他仍指出,一套適用于絕大多數房屋的改裝措施,即便不能達到被動式節能屋的標準,也能使房屋的常規能耗降低60%至65%。
他指出,即使未來的房屋可能采用太陽能面板、空氣輸送管道、生物質燃燒機、熱電聯產(combined heat and power)等配件取代鍋爐,“在外觀上也并不一定需要發生很大變化”。
但牛津大學環境變化研究所對在法國和英國進行房屋改裝的潛力以及限制所做的研究顯示,目前可用的絕大多數現代節能措施的應用率很低。
這項研究的結論是:“在這兩個國家,低碳型房屋整修目前的市場規模都極為有限,如果房地產業要想對一國以及全球范圍內的碳減排目標有所貢獻的話,這一市場的規模需要顯著擴張,并且快速增長。”
環境變化研究所的凱蒂•讓達(Katy Janda)表示:“在我看來,深度整修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讓達也參與了項目研究。
她表示:“深度整修與相關專業技能的供給與需求都有關系。對于新建房屋來說當然也是如此……建造一所被動式節能屋所需用到的技能與建造一所普通房屋的技術要求不是一回事。”
另一個妨礙按照被動式節能屋模式進行整修的因素在于消費者自身缺乏積極性。
東英吉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近期在英國能源研究委員會(British Energy Research Council)的資助下完成了一項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很少會成為促使人們決定翻修房屋的主要原因。
正相反,通過擴大或者改變空間布局提升居家生活的舒適度才是房屋翻修的最主要動機。其他驅動因素包括某些特定事件,例如需要更換鍋爐或者窗戶。
東英吉利亞大學研究團隊的領頭人喬治•克里索柯蒂斯(George Chryssochoidis)表示:“這項研究得出的根本觀點是,必須通過普通常規居家生活的視角來理解房屋翻修。”
克里索柯蒂斯補充稱:“翻修房屋的決定根植于改善居家生活質量,而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強烈愿望。”
但基利普博士指出,能源成本上升以及政府在對房屋翻修的補貼方面趨于開明化,或許能加快低碳型房屋的涌現速度——而人體本身也可作為環境熱量的一個關鍵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