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部署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六條措施。
光伏國六條具體內容如下:“一是加強規劃和產業政策引導,促進合理布局,重點拓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二是電網企業要保障配套電網與光伏發電項目同步建設投產,優先安排光伏發電計劃,全額收購所發電量。三是完善光伏發電電價支持政策,制定光伏電站分區域上網標桿電價,擴大可再生能源基金規模,保障對分布式光伏發電按電量補貼的資金及時發放到位。四是鼓勵金融機構采取措施緩解光伏制造企業融資困難。五是支持關鍵材料及設備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強光伏產業標準和規范建設。六是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做優做強,抑制產能盲目擴張。”
近日,中國能源研究院戰略研究員段海峰撰文解析了國六條的亮點、國六條細則制定應注意的事項、國六條部分令人擔心的細節。現特刊此文,以饗讀者。
招招中的光伏國六條緩多重矛盾
在國六條中,第一條確立了光伏產業分布式的發展方向,第二條解決上網難題,第三條解決補貼問題,第四條解決融資問題,第五條解決科研及標準建設問題,第六條解決產業集中度過低問題。光伏國六條招招中的,凸顯中央政府務實作風。
歐美雙反倒逼國內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國六條如同泄水的溝渠,有效地緩解了多重矛盾。
發展方向問題。太陽能雖然分布廣泛,但是能量密度低,只能白天發電,受天氣和氣候的影響大,加之目前的光伏發電技術轉化率都很低,一般不超過15%。建設大型電站,要占用大量的土地,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寸土寸金,而我國優質的太陽能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那里遠離工業區,長距離輸電缺乏經濟合理性,這些因素,都要求太陽能光伏發電應該以即發即用的分布式發電為主。光伏國六條,明確地提出了光伏分布式的發展模式,為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
補貼問題。光伏發電成本高于常規火力發電,因此全行業依賴補貼。歐美的成熟做法是,按照上網電量進行補貼,鼓勵個人投資屋頂太陽能。大型光伏電站的建設模式,擴大了太陽能光伏發電對電網的沖擊,降低了電網系統吸納太陽能光伏發電的能力,加劇了上網難的矛盾。國六條明確了按上網電量進行補貼,是對以往政策的修正。
融資問題。光伏行業依賴補貼生存,加之我國目前處于高通脹期,一旦投資回收期過長,資金成本過高,整個項目就失去了經濟上的合理性。低息甚至無息貸款,是光伏行業最急需的,它與補貼同等重要。
近年來,上游的光伏制造業很不景氣,金融機構避之若浼;下游大型光伏電站無法上網,以光電建筑為核心的分布式光伏建設也僅僅停留在示范階段。上游融資渠道不暢,下游資金成本過高,致使光伏產業陷入嚴冬。
科技創新問題。目前,太陽能光伏發展的技術瓶頸有兩個,一是轉化率過低,一是綜合發電成本的過高。光伏的技術創新也主要圍繞這兩個方向。轉化率的提高,對于光伏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也許是今后降低成本的最重要的途徑;而只有將成本進一步降低,甚至與傳統火電有平等競爭的能力,才是光伏發展的最終目標。發展多種光伏技術,如聚光光伏,銅銦鎵硒及碲化鎘薄膜等,對于占據光伏發展的未來制高點至關重要。此外,將高效薄膜固定到低廉的柔性介質上,是未來實施光電一體化,實現分布式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它可以徹底改變太陽能光伏的利用方式,
目前,最核心的技術基本上都在國外,只有科技創新才是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