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主產業鏈中,多晶硅制造屬于精細化工行業,而硅片、電池與組件制造同屬于機械行業,從硅片到組件的一體化最為常見,其中硅片環節逐漸從一體化體系中獨立出來,尤其是單晶硅片的專業化發展顯得尤為突出。
由于硅片環節相對較高的技術壁壘,而該環節的盈利性相對較差,部分一體化大廠開始關閉硅片產能,而諸多中小企業更是變賣設備資產永久退出。從中小企業退出進程來看,硅片環節在主產業鏈中處于領先位置。
由于地方保護主義等原因,國內各行業的落后產能均難以退出,產能過剩的問題始終困擾著中國經濟。光伏行業當前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市場也一直擔心落后產能不退出或者死灰復燃的問題,但我們對此持樂觀態度,并認為產能退出是有路徑可循的,這包含盈利能力、準入條件、融資能力、質量服務四大關鍵因素。
盈利改善扭虧可期
產品價格企穩反彈,企業產能利用率重返高位,毛利率回升,企業盈利改善已得到確認。由于在產品銷售布局、產業鏈布局、財務狀況等方面有所差異,各企業盈利改善的幅度和速度各有不同。國內利好政策出臺之后,國內市場將大規模啟動,行業復蘇與企業盈利改善的進程有望加速。
2012年在行業處于低谷之際,不僅中小企業停產減產,一二線企業同樣降低開工率;在2012年三季度,鮮有企業開工率達到八成。
2012年12月以來,行業整體需求轉暖,企業訂單增加,產能利用率重返高位,英利等龍頭企業目前已經滿產運營,這從各上市公司一季報的出貨量以及全年出貨計劃中均有所反映。
從時間上來看,價格反彈比出貨量回升晚了一個月。從多晶硅到組件各產品價格在2013年一季度的反彈超過均10%,目前價格仍保持穩定。
2013年一季度行業量價齊升的局面,使得企業盈利狀況顯著好轉,這也已經反映在企業2013年的一季報中。A股公司中,除去四季度確認電站轉讓收入的公司之外,億晶光電、隆基股份等大部分主產業鏈公司毛利率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美股的晶澳、英利等龍頭企業的毛利率同樣明顯回升。
我們認為,隨著供需格局的平衡化,產品價格再次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較小,而制造成本仍不斷下降,產品毛利率仍有望維持在上行通道之中,我們堅定看好企業盈利改善的持續性。
我們從行業供需格局趨于平衡、企業盈利持續改善這兩方面來判斷,行業底部已過,目前已逐步復蘇。任何一個行業的復蘇、企業盈利改善都將經歷幾個階段:嚴重虧損減虧扭虧實現合理盈利,而企業目前正處于減虧階段,下一階段的扭虧為盈也并不遙遠。
行業整體復蘇,但各個企業因為各自的差異性,復蘇的步伐不盡一致,那么什么樣的企業將率先實現扭虧?我們認為這與企業的戰略布局與財務狀況緊密相關。
從2013年各市場狀況來看,布局以日本為代表的高ASP市場的企業,將會率先實現扭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