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到光伏爭端中,深陷主權債務危機的歐盟今非昔比,其經濟有求于中國進口、中國投資之處甚多;贊成歐盟對華光伏“雙反”的法國、意大利、立陶宛、葡萄牙4國危機程度甚深,對中國需求更深,更給我們區別對待、實施精確打擊創造了條件。
我方已經宣布對進口歐盟葡萄酒發起“雙反”調查,就是看到我國進口歐盟葡萄酒多數來自法國和意大利,在去年我國從歐盟進口葡萄酒總量2.57億升中,從法國、意大利進口量分別為1.401億升、3120萬升,占從歐盟進口葡萄酒總量的54.5%、12.1%,分居我國從歐盟進口葡萄酒的第一、第三大來源地,從第二、第四大歐盟來源地西班牙、德國進口的數量分別為7140萬升、380萬升,選擇葡萄酒下手可以實現精確打擊,且歐盟農業和農民問題政治影響較大。
盡管如此,葡萄酒進口金額不大,去年我國葡萄酒進口總量是4.25653億升,金額25.73349億美元;從歐盟進口葡萄酒2.57億升、10.4億美元,相當于去年我國對歐光伏產品出口額1/20;所以,一旦此案發展惡化,僅僅對葡萄酒“雙反”還不夠,相信我方還有備選措施,優先選擇的對象將是歐盟(特別是法國和意大利)生產和對華出口規模較大、且其生產產業鏈集中在歐盟而不至于過多干擾中國國內生產環節的商品。
除了汽車、奢侈品等貨物貿易商品外,可將旅游、金融服務等貿易作為打擊法國、意大利等國的領域,法國、意大利治安的混亂和“犯罪分子人權高于守法良民人權”的顛倒法制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所知曉,選擇這些領域下手,我們并沒有違反實事求是原則。除此之外,對歐投資、購買歐洲重債國家國債,都是我們可以選擇的反制措施。如果再把眼光放寬一些,在不少政治問題上,歐洲國家也不是沒有有求于中國之處。
反制之外
當然,單純依靠貿易報復措施并不能直接幫助國內光伏產業走出困境,為此,我們還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要任務無疑是啟動和擴大國內市場,幫助國內產業度過產業寒冬。只要成功啟動國內市場,美歐的“雙反”就不可能打垮、消滅中國光伏產業這個競爭對手。須知中國國內市場規模廣大,我國“十二五”計劃制定的光伏裝機量目標為22GW—25GW,今年年初全國能源工作會議確定的全年裝機量目標為10GW;既然2011年中國占全球實際GDP份額已達14.3%,與整個歐元區相等。而目前歐盟光伏市場為20GW,那么中國制定的今年裝機10GW、“十二五”期間達到22GW—25GW目標就并非虛無縹緲無從落實,而是很有可能實現的。
其次是開辟歐美之外的出口市場,而新興市場光伏產品潛在和現實需求的增長為這項策略創造了實施條件。
第三項策略是走出去,在歐美和其它國家市場直接投資建設光伏電站,帶動中國光伏產品出口。在這方面,一些企業已經開創了比較成功的榜樣。
第四是熬過市場寒冬、耐心等待不符合經濟規律的歐美雙反措施到期后難乎為繼。傳統化石能源行情下跌是對光伏產業的最大威脅,高效率、低成本的中國光伏企業很多能夠在傳統化石能源行情下跌的競爭中生存下來,歐美光伏企業的低生產效率和高成本則決定了它們絕大多數在未來幾年傳統化石能源行情下跌的環境下難乎為繼。
即使歐盟最終對我們實施雙反,傳統化石能源下跌的熊市也可望在雙反期間替我們淘汰很大一批歐美競爭對手,這不僅僅意味著競爭對手減少,而且意味著未來雙反期滿后鼓噪延續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的呼聲削弱,對于熬過市場寒冬的中國企業在雙反期滿后大展宏圖是有利的。(作者為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