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裁結果利好有限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進口多晶硅已占據國內多晶硅市場份額的75%。這一份額的取得主要源自于其長達數年的低價傾銷,從而加劇國內多晶硅廠商之間的競爭,讓本處于行業低谷的多晶硅行業雪上加霜。
在此背景下,我國4家多晶硅企業于2012年初向商務部提出對美、韓產多晶硅“雙反”申請,我國商務部2012年7月決定對此立案。但此后經過幾度波折,時至今日,商務部才做出“雙反”初步裁定。初裁認定,自美國進口多晶硅的傾銷幅度為53.3%至57%,自韓國進口的傾銷幅度為2.4%至48.7%,因此將對這兩國以11家為主的多晶硅廠商全面征收反傾銷保證金。
對于此初裁結果,一位資深券商分析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初裁結果本身將對此前飽受低價傾銷之苦的國內多晶硅廠商帶來一定利好,特別是其中占據多晶硅進口量最多份額的美國REC公司被征收高達57%的保證金率,將直接增加其產品在華的成本價,進而會減弱其在華市場的競爭力。這一利好效應將被國內仍在產的多晶硅龍頭廠商充分分享。
但該分析師同時認為,初裁結果對多晶硅行業利好的程度低于此前市場預期。一方面,業界此前預期的初裁對象包括歐美韓三國進口多晶硅廠商,但最終初裁針對的卻只剩美韓兩家;另一方面,從征收的保證金率差別來看,韓國企業稅率普遍低于美國企業。但事實上,韓國OCI公司對華出口的多晶硅量占據國內多晶硅市場的份額高達30%,本應屬于重點制裁對象,應該征收更高稅率。
“綜合來看,此次“雙反”初裁結果象征意義仍大于實際意義,實施效果有待商榷,對于國內多晶硅行業的利好可能也較有限。”該分析師說。
短期或仍難脫困
該分析師進一步指出,業內此前對于多晶硅“雙反”的最大預期,是初裁結果出臺后,能徹底挽救“命懸一線”的多晶硅行業。但事實上,多晶硅行業深層次的產能過剩矛盾尚未解除,未來國內多晶硅市場仍有可能因為下半年價格進一步下跌而迎來更困難局面,特別是對于絕大多數已停產一兩年之久的中小企業。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此前發布的報告披露,目前,國內已投產的43家多晶硅企業中,僅剩6家企業尚在開工生產。如果考慮已經關停的企業,國內整個產業的產能利用率不足30%。絕大多數企業處于復產無望的煎熬狀態中。
隨著上半年多晶硅“雙反”預期增強,多數多晶硅企業寄望“雙反”結果出臺后,國外多晶硅逐步退出國內市場,進而能給他們帶來復產的一線希望。受此利好預期影響,國內多晶硅現貨價格上半年基本維持在13萬元/噸的水平,同比雖下降4.2%,但降幅明顯低于去年同期。
對此,上述分析師表示,上半年多晶硅價格下跌幅度收窄,主要是因為企業預期“雙反”結果出臺后多晶硅價格必然上升,因此都不再低價銷售產品。但目前來看,“雙反”預期已然解除,但多晶硅產能過剩的矛盾依然未解除,這一本質性問題仍可能會將多晶硅價格再次帶入大幅下跌通道。
據他分析,今年國內多晶硅市場需求量預計將達8萬噸左右,但國內企業目前能形成的有效產能突破14萬噸,即便不考慮進口多晶硅所占份額,國內市場多晶硅供大于求的局面仍將長期維持,這無疑將注定多晶硅價格不可避免地會下跌。
資金入不敷出 并購退出成主流
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VC/PE新募基金121支,募資總額78.25億美元;投資516起,投資總額99.15億美元;退出73筆,并購為主要退出方式。VC/PE募資、投資、退出數據較去年同期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在宏觀經濟下滑和VC/PE行業內部調整的雙重影響下,上半年VC/PE市場表現差強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