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中央財政按季度向電網企業預撥補貼資金,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到位。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補貼款項拖欠成為制約國內光伏市場啟動的關鍵因素,雖然《意見》在撥款時間上作出了規定,但在如何解決補貼資金缺口方面未涉及。電站能否及時拿到補貼仍然未知。此外,《意見》對于生產的光伏組件等在質量方面做出的硬性規定,將倒逼企業進行科技創新,對于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中央財政按季預撥補貼拖欠有望解決
《意見》提出,嚴格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管理,保障附加資金應收盡收。完善補貼資金支付方式和程序。中央財政按季度向電網企業預撥補貼資金,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到位。鼓勵各級地方政府利用財政資金支持光伏發電應用。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指出,該項規定對于解決補貼款拖欠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分布式發電采用自發自用,余量上網方式征收,余量部分的上網電價等于當地脫硫煤價格和補貼款總和。脫硫煤電價由電網支付,補貼款由財政部發放。目前普遍拖欠的是補貼款。國家規定中央財政按季度向電網企業預撥補貼資金,對于解決補貼資金拖欠具有重要意義。
能否及時落實補貼被業內認為是國內市場能夠快速啟動的重要因素。恒基偉業一位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電站補貼款下放時間的明確是企業能否拿到銀行貸款的關鍵性因素。目前,大型電站補貼款普遍拖欠,部分電站補貼款拖欠超過兩年。補貼款的拖欠致使銀行對借款人能否還款、何時能還款等不能做出判斷,所以不予以放貸。
“銀行已經明確對我們表示,只要補貼款時間能明確,立刻放貸。”這位人士表示。
因此,國家對中央財政撥付款項時間上做出規定,對于解決企業融資問題,加速國內市場開啟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意見》中明確,上網電價及補貼的執行期限原則上為20年。孟憲淦表示,補貼期限的明確也對加速國內市場開啟同樣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建設一個電站需要6﹑7年才能收回成本,之前很多企業擔心補貼會過早結束,從而引起電站的虧損,遲遲不敢建造電站。補貼時間的明確打消了這些企業的憂慮,有助于加速國內光伏市場的發展。并且,補貼時間的確定也使企業能夠計算投資回報,進而更容易從銀行獲得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