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產品質量標準加速產業升級
光伏業被我國定義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然而,一直以來,我國光伏業核心技術空白,產業大而不強。光伏企業大多為民企,未能實現走技術效率路線,企業技術及核心競爭力低。產業三頭在外:原材料﹑技術﹑核心設備均來源于國外,產業空心化現象明顯。
此外,光伏產品缺乏檢驗標準,行業門檻過低,近幾年,多晶硅行業盲目投資、重復建設、無序上馬的現象嚴重,行業集中度較低,80%的多晶硅廠商規模普遍不超過1000噸。行業發展雜亂無章,小企業遍地開花,產能嚴重過剩。我國多晶硅產能已達到40GW,而去年全球安裝量僅為23GW。
《意見》提出,把擴大國內市場、提高技術水平、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作為促進光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出路和基本立足點。加快企業兼并重組,淘汰產品質量差、技術落后的生產企業,培育一批具有較強技術研發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針對我國多晶硅行業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行業準入門檻低等問題,《意見》提出,制定完善并嚴格實施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規范光伏市場秩序,促進落后產能退出市場,提高產業發展水平。實行光伏電池組件、逆變器、控制設備等關鍵產品檢測認證制度,未通過檢測認證的產品不準進入市場。
在產品質量方面,《意見》規定,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多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新上光伏制造項目應滿足單晶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于20%、多晶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于18%、薄膜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不低于12%,多晶硅生產綜合電耗不高于100千瓦時/千克。加快淘汰能耗高、物料循環利用不完善、環保不達標的多晶硅產能,在電力凈輸入地區嚴格控制建設多晶硅項目。
孟憲淦認為,《意見》在產品質量方面﹑準入條件等方面做出規定,將逼迫企業進行技術升級,生產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對產業升級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