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方案與資金缺口
除了上述方面被認為是《意見》的“核心”內容外,《意見》最受爭議的和關注就是補貼。
《意見》稱,將根據光伏發電發展需要,調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標準,擴大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規模,光伏發電規模與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規模相協調;與此同時,將嚴格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征收管理,保障附加資金應收盡收。
“截至2012年底,光伏發電裝機是798萬千瓦,并網卻只有300多萬千瓦,如果一下放大十倍到35吉瓦以上,如何保證資金的補貼到位,是個關鍵問題。”孟憲淦表示,“如果按照去年發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設計的水電、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的規模目標,到2015年,補貼額度將近1000億元/年,但現實情況是,我國現在每年只能上收200-250億元,缺口近800億元,如果按照《意見》所提,附加資金應收盡收,我國去年總發電量是4.94萬億度,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費當前是8厘錢/度,算下來也只有400億元左右,缺口也很大,這意味著該附加費要翻番到1.6分/度以上,才能基本保證補貼到位,考慮到發電量逐年遞增的因素,附加費起碼要在1分錢以上,才能滿足可再生能源的補貼額需求。”
對此,孟憲淦補充說,“當前每年的200多億補貼僅風能一種資源都不夠,光伏就更輪不上了,缺口太大,這要求相關部門一定要考慮好補貼配套問題,否則35吉瓦的目標就可能落空。”
日前有消息稱,可再生能源附加費近期可能上調,此前2012年1月,可再生能源附加費由原來的每度電4厘錢提高到8厘錢,本次上調將從8厘錢提高至1分。
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另一份光伏補貼的焦點政策《關于完善光伏發電價格政策通知》也將會在近期發布,目前的方案是,對大型光伏發電站實行四類地區標桿上網電價,分別為0.8元/千瓦時、0.9元/千瓦時、1元/千瓦時和1.1元/千瓦時,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為0.45元/千瓦時。“目前正在實行的是1元/度的統一標桿上網電價,比如在青海,光照條件較好,年發電小時能在1500小時,1元/度就可以盈利,但中國東部地區不行,成本在1.2元/度,如果補貼政策調整,青海就會從1元/度下降到0.8元/度,就只能是有一點利潤了,但這也必須有一個前提,就是一定要保證投資能夠按時回報,而且能全額被電網收購和并網,同時補貼資金也要到位。”孟憲淦表示,可喜的是,通過《意見》,國家首次對補貼期限進行了明確,規定上網電價及補貼的執行期限原則上為20年,這就相當于把市場的規則告訴投資企業了,由此便可以準確的計算出投資回報和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