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還有專門的公司提供一條龍服務,幫助居民向電力部門提出申請,光伏從安裝到并網都是純商業的概念。”在陳繼霖看來,引導農民投資屋頂的關鍵是引入金融力量,“如果將屋頂視作資產,將未來的電費收入和國家補貼作為擔保來融資,農村的屋頂電站完全可以市場化運作。”陳繼霖說,光伏發電很穩定,具有穩定的經濟效益,而能源價格的上漲帶動電價的上漲是必然趨勢。
如果全國20%的屋頂能“發電”
在中心城區大規模推廣“屋頂電站”要面對公共屋頂帶來的利益問題;因此,目前要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設備,必須先向電力部門提供所居住小區業委會及相鄰業主出具的“同意”證明……但陳繼霖覺得光伏進小區并非無解的難題。家住七寶鎮萬科城市花園的他找到物業經理,探討能否為小區內的花園洋房和別墅補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應對歐盟雙反政策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打開國內市場,從國家和各地方政府接連打出的組合拳來看,光伏產品的投資與回報即將接近最佳的契合點。”
陳繼霖希望,有社會責任感的房產公司甚至可以在新樓盤的開發時就配套光伏發電設備,“如果物業征得業委會同意后將公共屋頂利用起來安裝光伏發電,收回成本后還能有15年以上的穩定產出;如果全體業主投資安裝,那么今后的收益還可以用來抵扣物業費。”
陳繼霖還夢想光伏進學校、進體育館、進政府大樓……他說:“我一家人安裝也許看不出什么,但如果上海有20%的屋頂面積被利用起來,霧霾一定有所好轉;如果全國20%的屋頂面積能‘發電’,必將推動中國能源結構的調整,氣候和環境的改善都會十分明顯。”
陳繼霖:
上海市民,國內最早建起“個人光伏發電站”的人之一
夢 想:
光伏進學校、進體育館、進政府大樓……讓陽光替代黑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