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命懸一線
有數據統計,今年5月我國多晶硅進口量為5859噸,環比下滑19.35%,但1~5月進口高于去年同期。目前國內多晶硅企業開工率、開工企業數量僅為總量的10%左右。
任浩寧不無擔憂地表示,僅對美韓多晶硅初裁并不能從根本上使國內多晶硅企業走出生存困境,下游需求不振、資金鏈斷裂、產能過剩等問題仍讓企業經營狀況堪憂。
對于前不久光伏“國六條”以及細則的出臺,任浩寧并不樂觀。“與其將‘國六條’細則解讀為國家層面大力扶持光伏企業的信號,不如將此看成是對當前行業困境的真實描繪。正確、詳細、可執行性較高的政策出臺固然重要,落實才是光伏企業、投資者和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
據了解,在目前已投產的43家多晶硅企業中,僅少數幾家企業勉強維持開工,其余企業均已關閉生產線,產能利用率不足三成。在政策不明、復產無望的背景下,多家上市公司深受多晶硅所累,正在選擇剝離和退出這個行業。
航天機電2013年1月就把多晶硅項目剝離;江蘇陽光在巨虧15億元之后宣布退出多晶硅行業;川投能源一直想把目前公司盈利能力不強的光伏資產置換或者剝離給控股股東;鄂爾多斯投資近30億元的多晶硅項目也已停擺。“一旦這4家企業支撐不住,我國多晶硅行業將不保,以多晶硅為原料的光伏產業將被國外資本牢牢控制。”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