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下稱“中電聯”)傳來一則有關光伏發電的好消息。據稱,由光伏發電及產業化標準推進組向有關主管部門申請立項的40余項光伏發電標準(包括國家標準22項、行業標準19項),將報相關部門審核后陸續發布。
據悉,這一“光伏發電及產業化標準推進組”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會同工信部、國家能源局成立,下設四個工作組分別為材料、電池和組件、系統和部件、并網發電。其中,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為推進組并網發電工作組組長單位。
一家參與標準起草的光伏企業高層人士向記者透露,我國光伏業相關標準制定工作進入加速器。
據了解,包括中電聯在內,目前我國有很多協會、產業聯盟、企業都在積極組織、參與光伏行業標準制定工作。而這實質上是針對此前“光伏國六條”的具體落實。
落實“國六條” 加速光伏標準制定
目前標準體系的建設對我國光伏業而言,勢在必行且迫在眉睫。只不過,在上述人士看來,“中電聯的標準還只針對產業下游的電站運營、發電并網等領域,包括這40余項 待審 標準,未來絕大多數無從借鑒經驗(例如一些標準可借鑒較為成熟的半導體產業)的標準,在報送并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前,還需經歷一個較為漫長的論證過程。因此,即便各方重視標準建立并積極參與其中,待我國光伏標準體系完全成型,恐怕還要經歷兩年到三年”。
7月15日,國務院發布的光伏“國六條”細則曾明確指出,為規范產業發展秩序,要推進標準化體系和檢測認證體系建設。其中包括建立健全光伏材料、電池及組件、系統及部件等標準體系,完善光伏發電系統及相關電網技術標準體系。制定完善適合不同氣候區及建筑類型的建筑光伏應用標準體系,在城市規劃、建筑設計和舊建筑改造中統籌考慮光伏發電應用。加強硅材料及硅片、光伏電池及組件、逆變器及控制設備等產品的檢測和認證平臺建設,健全光伏產品檢測和認證體系,及時發布符合標準的光伏產品目錄。開展太陽能資源觀測與評價,建立太陽能信息數據庫。
標準事關重大 恐難一蹴而就
此外,光伏“國六條”細則還對標準制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積極參與光伏行業國際標準制定,加大自主知識產權標準體系海外推廣,推動檢測認證國際互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