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6月份三國進口單價來看:韓國17.6美元/千克、美國11.87美元/千克、德國21.43美元/千克。從進口分國別數據來看,從韓國、美國、德國進口量占總進口量的86.9%,其中從韓國進口量為959噸,從美國進口量為993噸,從德國進口量為2221噸。
據記者了解,由于電力、產能及工藝情況的不同,中國的多晶硅生產成本在22-29美元/千克之間,國內前五名的大廠成本約在19美元/千克左右。
“給予美國的稅率是適當的,韓國則嚴重偏低,特別是OCI。”呂錦標說,因為初裁主要依據各應訴方報來的答卷計算傾銷幅度,所以有待初裁后到現場核查得到糾正。
身為在多晶硅領域浸潤多年的專家,呂錦標解釋,韓國和中國多晶硅企業相似的發展軌跡,但其設備投資和原料成本比中國同類項目高得多,如其多晶硅還原、鑄錠爐多用美國GT設備,其公布的成本比中國同類企業高,當然也高于歐美同類企業,其傾銷幅度不會低于美國企業。
“對韓國的確有點低,2.4%的稅率,我覺得這跟不反沒什么區別。”太陽能專家劉文平對記者說。對于商務部此次初裁對韓國多晶硅企業的反傾銷稅,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確實是“過低了”。
賽維LDK一位高管對此予以認同,在其看來,OCI應該征收40%以上的懲罰性關稅。
從6月份的進口數據顯示,自美國和韓國進口多晶硅量均有不同程度下滑,而自德國進口量則出現小幅增長,從另一側面反映多晶硅雙反初裁僅針對美韓兩國的背景下,卻導致了德國進口量的增長。
呂錦標解釋,占進口三分之一的歐盟多晶硅還沒有處罰措施,導致今年以來低價進口來勢兇猛。目前多晶硅企業的復工仍然艱難。
不過,隨著中歐光伏價格承諾談判于7月27日的談成,對歐盟的多晶硅雙反面臨變數。歐盟貿易執委卡洛爾·德古赫特29日稱,中國已經同意展開磋商,以結束對歐洲葡萄酒的反傾銷調查;在歐洲制造生產的多晶硅原料將在中國免收關稅,并且至少到明年4月份。
在此前歐洲最大的多晶硅企業瓦克公司已多次游說中國組件企業及商務部,要求不要對其征收懲罰性關稅。數據顯示,瓦克在其每年約60%以上的多晶硅產量銷往中國,2012年歐盟出口中國的多晶硅95%為瓦克公司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