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考驗千萬家
對于建一個太陽能小電站,雖然益處許多,而然推廣起來似乎并沒有那么順利。
首先面臨的就是成本問題。在張俊凱家處,記者看到盡管不少街坊鄰居關心“家庭小電站”,到張俊凱家里資詢,但下定決心掏錢的人并不多。張俊凱說,自家的小發電站,總共采用了72塊265W大功率組件,每塊占地約兩平方米,總面積約120平方米,總裝機容量為19千瓦,整個系統總價19萬元。這確實不是一筆小數目。然而對此,張俊凱表示,這筆投資穩賺不賠,大約7至8年就可以收回成本,而小發電站可以使用二十多年,那么,余后的十幾年的收益都是盈利。
河北省饒陽縣饒陽供電公司客服中心主任史孟進也表示,家庭建光伏電站,成本與收益是影響投資積極性的最大因素。他說,“就目前居民用電價格水平來說,靠家庭光伏電站投資賺錢幾乎沒有可能性。個人以此創業,周期實在太長。”
據史孟進保守計算,3千瓦光伏發電裝置,裝機成本3萬元。按電網收購價格每度0.43元,每天發電10度計算,一年收入為1569元。3萬元前期投入,如果加上國家補貼,至少需要10年才能收回成本。
不過,雖然分布式光伏發電投入不菲,短期無利可圖,但是仍然不影響一些環保人士的熱心程度。這一部分人多為光伏行業上下游的業內人士或是長期關注、研究光伏發電的“技術控”,普通居民很少。建站的目的或為科研,或為興趣,或為環保,投資回報率不是這部分人考慮最多的問題。
據河北省電力公司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按照規定,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個人所有電表由電力部門免費提供,電網對一個3千瓦的發電站需要投入七八千元,包括勘測現場、組織驗收、提供電表等設備,大規模普及費用很高。
不過光伏企業技術專家也指出,按當前國家支持光伏產業的政策趨勢看,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仍是產業方向之一。
細化補貼政策助推廣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300萬千瓦,超過全球總產量的60%,位居世界第一。然而,由于新能源產業在電網接入方面存在一定技術要求,加之產業起步階段成本較高,太陽能產品一度只有10%在國內使用。